学龄前儿童正是对身边事物产生极大好奇与探索的阶段,对很多东西都喜欢“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甚至放入嘴里“尝一尝”。正是这个不经意的小动作,有可能引发大危险。
气管异物是导致小孩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多发生在l一5岁的儿童,由于其发病骤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家长、老师了解这些知识很有必要。
由于异物完全堵塞气管后可引起窒息,超过四分钟便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常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所以现场急救非常重要。
正如那些刚入园的宝贝们,好奇心强,手里还总喜欢拿个小玩意,幼儿园又有这么多让他们感到新奇的好东西。所以,对这些幼儿园新生应更加引起重视。
【症状判断】
当孩子边吃边玩时或进食后突然停止活动,开始哭闹并有阵发性高声呛咳、喘鸣以及面色发紫、呼吸困难、继而神志不清和昏迷等,此时应怀疑幼儿吸入气管异物。
【施救方法】
当孩子的气管发生吸入异物时必须马上进行现场紧急救护,清除异物,千万不能等待。一旦小孩气管吸入异物,老师或家长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在孩子没有出现神志不清前,应抓紧时间,迅速用以下方法清除异物。
1、拍背法:
适用于1岁以下的婴儿。将婴儿脸朝下躺在救护者的前臂上,并把前臂放在大腿上以支撑婴儿,婴儿的头部应低于躯干,在婴儿两肩胛角连线的中点处,用手掌根部用力扣击5次;这样可以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扣击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见下图)
2、催吐法:
用手指伸入患儿口腔以便刺激舌根催吐,适用于较近喉部的气管异物。
3、胃部迫挤法(海氏冲击法):
适用于1岁以上的儿童。站在患儿背后,手臂直接从患儿的腋下环抱患儿的躯干,将一手握拳,并用该手拳头的大拇指侧的平坦处对准患儿腹部的中线处,正好在剑突的尖端下和脐部稍上方(大约在剑突与脐部之间的中点处),用另一手握在拳头外,尽力有节奏地使劲向上向内催压,以促使横膈抬起,压迫肺底让其肺内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从气管内向外冲出,迫使气管内异物随气流直达口腔将其排出。(见下图)
若以上方法无效或情况紧急,应立即将患儿送医院,医生会根据病情施行喉镜或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切不可拖延。
预防措施:
1.家长、老师在平日的教育中告知幼儿不要随便把东西放到嘴里,以免误入气管以及其危害性。
2.幼儿吃饭时不要让其打闹、哭笑,以防食物呛入气管;进餐结束后应确认孩子口中的食物已吞下肚里,成人才能离开。
3.教师、家长要具备安全意识,不要随便将硬币、糖果、瓜子及其他小物品放在小孩能够拿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