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不做迟到大王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4日

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按时起床的好习惯呢?来听听老师的建议吧。

晚上8点后不外出

如果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仍需外出,建议安排在放学后至晚上8点之前,8点以后就不要外出了。如果孩子晚上8点还在外面玩耍,晚上早点上床睡觉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睡前避免兴奋的活动

孩子的心静下来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睡前不建议看电视,不进行剧烈运动,也不适宜开展兴奋的游戏,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玩积木、亲子阅读等。睡前平和的气氛会帮助孩子的大脑形成条件反射:宝贝,这是睡前的节奏,要准备睡眠了。

9点准时全家熄灯

需要注意的是“全家”,而不只是孩子。很多父母说孩子经常11点多还在玩,根本原因是大人11点多也还未睡。针对小雨家庭的情况,老师建议家人可以商量好晚上早睡,早上起来工作、做家务也未尝不可。实在不能早睡,可以等孩子入睡之后再起来,要注意孩子的房间或床前最好不要有灯光。

晨起唤醒孩子有技巧

早晨叫孩子起床也是有学问的。唤醒孩子时,不要大声而高频率地喊叫,或强行掀开被子将孩子拉下床。因为这样孩子的大脑仍处于睡眠状态,短时间內难以调整过来,会出现反应迟钝、周身发懒,不愿意活动的表现。

让孩子在轻声呼唤中逐渐醒来

要做到这一点,建议家长一要适当提早唤醒孩子,俯首在孩子耳边轻声细语、低频率地呼唤;二是用手轻摸孩子的面颊,直到把孩子唤醒;三是在叫孩子起床时,可以随手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或者孩子喜欢的故事,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醒来,缓解被吵醒的不快。

采取上述方法让孩子从深睡状态进入浅睡状态,再从浅睡中醒来。醒后可以允许孩子再躺两三分钟,伸伸懒腰或闭目养神,再穿衣服下床。

※家长不要养成赖床的习惯

家长要比孩子更早起床,自己先收拾好,才能专心地叫孩子起床。

帮助孩子找到早起的动力

让孩子自己发现早起的好处.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早起的时间非常宝贵,因此要让孩子利用早起后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让他感受到早起的好处。

比如,小雨妈妈告诉我:“小雨现在早起之后可以自己去刷牙、洗脸,再也不用被爸爸妈妈催促了,还有时间喂家里小狗。”小雨每天早早来到幼儿园之后,能迎接小朋友,和好朋友一起看书、玩玩具。他非常高兴地说:“明天我还要早点来幼儿园看书。”

同孩子一起建立早起记录表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也就是说至少要坚持21天,早起的习惯才能初步形成。21天有多长,对孩子来说比较模糊,建议家长和孩子设计一张记录表,每天按时起床就记录一次,起到督促作用。

恰逢最近班里孩子们在认识日历,小雨对这一内容掌握得很不错。老师建议妈妈在家和孩子用日历设计了一张起床记录表,和小雨商量按时起床用什么标记,没有按时起床用什么标记,连续早起21天可以获得什么小奖励。

就这样坚持了一周,小雨每天都能按时来园了。妈妈告诉老师:小雨非常重视自己的承诺,每天晚上9点就睡觉了,早上闹铃一响,虽然还有点迷迷糊糊,但也坚持起来了。

及时鼓励和肯定

两个星期过去了,小雨每天都能按时起床,到幼儿园的时间越来越早。21天结束时,妈妈告诉老师他的起床记录表上已经画满了早起的标记。小雨还高兴地告诉老师:“早上不用妈妈叫,闹铃一响我就起床了,有时候闹铃没响我就醒了。”

看到小雨的进步,老师及时进行了鼓励,还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的进步。孩子的进步需要成人的及时鼓励。只要按时起床,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鼓励,就能帮助孩子继续坚持。尤其当他出现不想起的“苗头”时,更需要我们的及时提醒和真诚鼓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提出:幼儿要有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而早睡早起是生活习惯的重要方面,对孩子的健康、学习都有重要影响。从上幼儿园时,家长就需帮助孩子形成早睡早起的生物钟。到上小学时,早起的良好习惯就能内化为孩子下意识的行为,从而更加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