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早期阅读如何渗透一日活动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0日

浅谈早期阅读如何渗透一日活动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普及,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也越发重视起来,对于学校中的教育活动的开展,他们的认识仅仅只限于今天学到了什么,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孩子在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很好的去落实早期阅读?在一日日常活动中就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认读机会。

关键字:早期阅读   幼儿  教育教学   一日日常活动

一说到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很多家长都简单地把识字当作了早期阅读教育。其实早期阅读的含义早有定论:它真正的概念是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它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指导,能为幼儿提供探索阅读活动的充分机会,也能够有效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于是,我们在早期试图通过调查表了解幼儿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文字符号是否有兴趣,能否在成人的帮助下认识以及获取文字符号的信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开拓幼儿获取早期阅读的渠道,增加他们的语言信息量,使他们在早期阅读中得到较快的发展,从而体验早期阅读的快乐。在理论与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方式:

一、在主题课程中指导认读

在每个主题中,抓住每次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机会,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让孩子敢说、会说、能说。

在语言方面,就学前阶段的孩子来说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认读发展的基础,与口头语言是分不开的。为愿意参加认读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有自主愿意认读的情绪下进行科学认读,这是学前儿童长期参与认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充分利用幼儿对图形的感知,乐于进行认读:

在学前期儿童的概念里,文字就与图片一样,也是一种图形,只是,在我们眼中定义为“文字”。例:在主题活动中,认识消防车,动态的熊熊燃烧的火,在说的过程中及看的过程中,感受理解。灭火,灭火,盖住了火花,火就灭了,音的不同感受意义的不同。在象形的图片与音的变化中理解是孩子喜欢认读的基础,形象的、动态的图片,更容易引起兴趣,乐于认读。

(二)、联系生活,发展孩子发散性思维进行认读:

教育源自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发散思维。当然,早期认读也包含文字。同样的在早期科学认读中,为了形象记忆、认读文字,可以为孩子设置象形易记的方法。(爸爸和爷爷都是男的,所以,这个字中间都有一个“父”,妈妈和奶奶都是女的,所以都有一个“女”。爸爸,戴着眼镜,妈妈系着腰带,爷爷拄了个拐杖,奶奶的腿脚不便)。中国古代的文字本就是象形文字,到了今天,也是通过一步一步的进步演变成了今天的统一的文字。

二、在区角游戏中引导认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确实,游戏是孩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学前期儿童都是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因此,我们把科学认读活动融入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愉快的心情下认读。我班在区角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例如:

语言区:找五官

材料:五官双面卡片,一面文字,一面图片,共5张。

玩法:在教室的引领下,用变化的速度以及语调,指一指五官,进行配对。在孩子们自主游戏的时候,请一名幼儿读出卡片上的图片“嘴巴”,其余幼儿用手指一指自己的嘴巴。读出图片“眼睛”,就指出眼睛……游戏十分有趣,孩子们百玩不厌。甚至是双语教育中的教育在活动中体现的意义也是同样的。陌生的读音、不同的语调、生动的表情,能够积极的调动孩子的兴趣,愿意参与活动,感知活动。在活动中结合图片、文字、音感知理解真正的含义。

2、角色区:帮妈妈买东西

材料:区角(超市)薯片、巧克力、牙膏、月饼、牛奶等物品的常见标记、图片、文字制作而成的卡片。

玩法:老师介入,当妈妈。今天妈妈身体不舒服,小宝宝帮妈妈去超市买东西,要买的东西都在这些卡片上,请你按照卡片上的图片以及文字买回来。也可请一名幼儿做妈妈。然后小宝宝就按照卡片上的标记、图片、文字,有意识的进行“购物”,也能够在生活中借鉴经验,理解感受周围的环境、事物。做生活中的小主人。

3  表演区:情境表演

在故事“彩色的牛”中,我用头饰“小兔”狐狸”“大象”“小羊贴在表演者的胸前,进行表演时问:“这是谁呀?”幼儿一一认识进行认识,我一个一个地指出表演者胸前的图片,孩子们开心地接受了,很快就进入了我为他们设置的语言环境。表演完毕,他们被深深地吸引了,认读的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在游戏中快乐地认知。

三、在生活中渗透认读

常常听到家长抱怨说,我刚教他念这个字的时候,念了两遍他就不愿意念了。生硬的念,死记硬背的记容易让孩子引起反感,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家长还是容易进入误区,注重我家孩子认识多少字。其实,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只注重认识文字,我们的认读应该重在理解,我们有很多认读的机会,打招呼的时的礼貌用语、洗手时的方法图夹文,用餐时对餐具的认识,穿脱衣服的正确方法等等。通常,洗手时的图夹文都会被广泛运用,因为有这样的先例。而打招呼时的礼貌用语、餐具的认识等等都容易被大家忽略,一个是因为没有意识要进行引导,一个是因为太频繁而被忽略了。生活即教育,我们要在生活中寻找可以教育的机会。为孩子们起到指导作用。重视生活中每一个教育的机会,让科学认读“无孔不入”。

环境布置中总是有那么几个大大的字标明着主题墙的名称,那这几个字到底是放着给成人看的,还是给孩子看的?我曾经也认为,学前期的孩子又不识字,纯粹是为了装饰效果而添上去的,并没有真正的把它利用起来。在这次科学认读活动的理解中,再次想到了这些大字,将环境布置、墙饰/吊饰、主题名称中出现的文字充分利用起来,让孩子们进行认读。多出现的常见用词、用字,在他们的无意记忆中形成一个概念,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学起。

四、在绘本中感受认读

刚接触绘本阅读的时候,对其一知半解,没有系统的认知,甚至是不知如何去上这种课。绘本中的图画部分,多数出自知名插画家之手,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学生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能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再次是阅读封面、环衬与扉页和封底。这些也都是绘本的重要组织部分,与文字、图画构成一个生动的绘本。在理论知识的引领下,用略读、跳读、细读、推读、概读的方法感知绘本认读。他的内涵以及文字在阅读中起着辅助作用,在活动中利用绘本的文字鲜明的特色进行充分展开,使用孩子可以解读的词汇,熟悉的语句结构,将主题巧妙涵盖进去,汇聚成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故事,让孩子们对社会的现象进行感知理解,在一边阅读图画,一边阅读文字的过程中,通过吸收、激荡、转化,无形中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的了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

早期科学认读活动在幼儿期是一个关键。孩子也有对社会感知的权利,我们给予他们方法与正确的认知,通过正确的方法感知社会,感知正确的道德理念及身体素养。在一日活动中快乐阅读,回到母语,回到儿童,回到生命,回到生活。在活动中抓住教育的机会,发展孩子的注意力,理解力、想象力,促进幼儿个性的全方面和谐发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