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活动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操作与物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发展。同时,区角活动又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为了让区角活动更好地开展,本学期,我园进行了区角活动调研,我班作为调研班级,我认真准备,仔细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在这期间看到的点点滴滴,引起了我久久的思索。“如何捕捉幼儿的兴趣,领悟幼儿的行为”是我这次区角调研主要的收获。
1、给予幼儿充分探索和主动发展的空间
幼儿的探索行为随时都可以发生,如:雨为什么从天上掉下来?为什么打电话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幼儿各种各样的好奇心都是基于他们对事物认知的兴趣,即使有很多问题在教师看来都很简单甚至是荒诞离奇的,教师也应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并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再是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真理”给幼儿,不再急于给予孩子、代替孩子,而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着孩子在探索中主动学习。这种“等待”绝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探索过程的需要,通过对幼儿探索中的环境、材料以及精心组织设计的提问等途径给予幼儿隐性指导。如:在益智区,我为孩子们准备了蛋壳,滴管,有颜色的水,让孩子们在敲敲蛋壳,看看水滴在蛋壳凹面和凸面发生的不同情况中自己发现蛋壳的凸面比凹面受力大的原理,深奥的科学原理在玩中也能轻松领悟。
2、参与到幼儿的“工作”当中去,帮助、引导幼儿发现、解决问题
当教师以幼儿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感兴趣的项目中去,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探索行为时,这种以平等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与幼儿沟通,也最易被幼儿接纳。在这其中,教师对待事物科学认真的态度,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探索和创新的品质。当孩子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并不急于把知识呈现给幼儿或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帮助、引奇幼儿发现解决问题,并有目的地使“问题”更加复杂,以引发、促进幼儿更有价值的学习行为发生。 在角色区“时尚美发屋”刚开展时,我作为顾客也参与到游戏中去了,在经过孩子们热情的服务后,我准备付钱,谁知,一个孩子说,不用了,我们不收钱的,另一个孩子说,理发店就要收钱的啊 ,于是我问孩子,你们去理发店洗头要付钱吗?孩子们都说要的,“可我们没钱啊,我们可以去银行取啊……”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有了最终的结果,我们制作了个ATM机,幼儿可以自由存取款,“时尚美发屋”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逐渐完善,逐渐成熟。
3、与幼儿共同分享“工作”成果
这种做法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潜能,有利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和增强幼儿对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当幼儿感到教师认可自己的成果时,幼儿会有一种成就感,进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树立更强的自信心,有利于其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4、提高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
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理解孩子,这种理解不仅是要观察幼儿的某一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及其所处的场景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全面的认识;不仅包括对幼儿某一种行为客观原因的了解,还涉及对他们行为理由的理解。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更由于摄于教师的权威,孩子自己很少能够借助语言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直接表述给教师,这时更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尽可能弄明白孩子行为的意义与理由。如在上述区角案例1中,教师因为嘉怡把娃娃家的餐具搬到了午睡室上,违背了活动区的“规则”,就视嘉怡的行为是违反规则,不守纪律,由此强迫嘉怡把娃娃家的餐具放回去。这时教师如果能站在嘉怡的角度,多去观察、留意嘉怡作出这一行为的缘由,以平和、友善的态度直接询问了解嘉怡内心的真实意图——是想让娃娃睡觉,那么嘉怡也就不会感到委屈了。嘉怡此时最应该得到的是教师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受到批评。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也认识到在师幼互动行为进程中,教师的本意或许是出于履行教育者职责的施动行为,但由于教师一时可能缺乏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就变成了伤害幼儿的一个根源。由此可见,提高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显得极为重要与迫切。
5、教师应增强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
在一项旨在探讨影响师幼关系的若干要素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教师众多的自身特征中,对教师与幼儿关系状况最有影响力的不是教师的学历水平或性格倾向,而是教师个人所具备的反省能力。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注意思考幼儿园内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留心自己的行为对幼儿情感体验的影响的话,那么,教师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对幼儿采取积极的支持性的行为,从而与幼儿形成和谐的师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