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作者:   来源:  录入者:小八班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0日

春季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春季天气干燥,气温明显变冷,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对于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幼儿来说,细菌、病毒更容易乘虚而入。为了增强传染病的防控意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幼儿园提醒您共同做好加强传染病的防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以下是冬季常见的传染病预防保健知识,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1.诺如病毒

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需使用抗菌素,预后良好。

2.流行性感冒

急起高热,畏寒或寒战,头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轻微。咳嗽、胸骨后不适或烧灼、咽干、咽痛也较常见。体温可达40℃,面部潮红,咽部及结膜外眦部轻度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发热多于1~2天内达高峰,3~4天内热退,退热后呼吸道症状较明显并持续3~4天后消失,但乏力可持续1~2周。此型最常见。轻型患者发热不超过39℃,症状较轻,病程2~3天。一般进行对症治疗,可接种流感疫苗。

3.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婴幼儿,约半数患儿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1~2天内手、脚臀部会出现无痛的皮疹或疱疹,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通常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程一般为7-10天;如致病原确定为EV71型肠病毒,则直至所有水疱变干后2星期。

疱疹性咽峡炎 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与手足口病相似。

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改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