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常发生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
当过度劳累、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其他因素,使儿童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更易感染病毒。病毒自鼻咽、口腔侵入至呼吸道及消化道局部黏膜,在黏膜上皮细胞以及咽部或肠壁淋巴组织居留和增殖。
防御能力营养不良、缺乏锻炼、过敏体质或免疫功能缺陷、低下的幼儿,身体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症状较为严重,在气候改变较多的冬春季节更易造成流行。
幼儿机会性接触疱疹性咽峡炎患者或隐性患者,与其他患儿共用物品,密切接触传染源后,感染几率增加。
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物理治疗
患儿体温达到38.5℃以上,伴有明显不适时可选用物理降温治疗。物理降温是高热患儿除药物治疗外,最简易、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大多数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全身和咽部症状在一周左右自愈,预后良好。
饮食调理
饮食尽量清淡,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硬等食物,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避免刺激口腔溃疡,并要多饮水,同时补充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
日常护理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保证室内清洁以及温湿度适宜,勤晒衣被。发热患儿应注意衣被不宜过厚,以保证散热。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
特殊注意事项
(1)注意消毒隔离,避免患儿与外界接触。(2)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消毒方法可用消毒剂消毒、热水煮沸等。(3)家长帮助患儿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可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年龄较低儿童可以用生理盐水帮助其擦拭口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4)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外用药物也要按照医生指导按时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