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4日

一、幼儿园夏季传染病:感冒 

  夏季高温,室内一般都会开空调降温,然而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但是也有存在弊病, 室外高温与室内低温这个温度差,很容易使得小孩子感冒。 幼儿园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方法 

预防知识: 1.勤洗手 洗手是最简单的预防感冒的方式,而且确实有效,但前提是必须用香皂洗手30秒钟以 上,然后用水冲干净。用洗手液也可以达到相同效果。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们,如果能保证 良好的洗手习惯,他们患感冒的机会将减少50%以上。

 2.打喷嚏时捂住口鼻 每打一个喷嚏,将有数百万的细菌喷射到空气中。这样做有效吗,已经有研究证明,感 冒病毒通过空气直接传播的机会并不大,除非是有人直接将喷嚏喷到一个人的脸上。但无论 如何,为了更健康和有礼貌,打喷嚏时请用手或纸捂住比较好。 

3冷天穿得暖和点 我们都具备这样的常识,即天冷时给孩子多穿一件衣服。老话说得好"春捂秋冻",在天 气多变的季节,即时增添衣物也是有效预防感冒的措施。

 4.病人不要亲孩子 研究证明,亲一下脸对病毒的传播作用并不强,除非你让病毒进到了眼睛或鼻子里。但 有些细菌是通过亲吻可以传播的,如引起喉咙感染的链球菌。

 二.幼儿园夏季传染病:流行性结膜炎 

  这是由于被病毒或者是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患此症的'小孩子会眼睛发红、发痒、流 眼泪,但是切勿让小孩子用手去抓,抓伤眼睛了可不是件小事。 

预防知识: 1、要注意小孩的个人卫生,不要用脏手去揉眼睛,特别是手上有口水或者是鼻涕的更不 要让小孩去揉眼睛,要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

 2、给小孩准备自己的毛巾,不要和别人混着用,特别是在幼儿园的小孩,要特别的注 意! 

3、在结膜炎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小孩到游泳池、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还有 人多的地方,以免感染疾病。 4、如患有眼结膜炎的小孩,洗脸的时候一定是要用冻水洗,不要用温水和热水洗!

 三.幼儿园夏季传染病:支气管炎 感冒迟迟不好,极大可能会患支气管炎,主要的症状是咳嗽、流鼻涕,严重者还伴随着 发烧现象。

 预防知识:  1、任何人接触宝宝之前均要洗手,宝宝也要经常洗手。 

2、让宝宝远离生病的大人和儿童。

3、流感的季节给大人和宝宝接种流感疫苗。 

4、没有真正的增强免疫力针可以预防孩子感冒或者患支气管炎,还是应该让孩子每天出 门适应凉空气,提高预防感冒和支气管炎的能力是最好的办法。

 四.幼儿园夏季传染病:接触性皮炎 皮肤敏感的小孩子接触到过敏原容易产生过敏反应,接触性皮炎是其中的一种。

 预防知识: 1、勤洗手、勤剪指甲,防止小孩子因为痒而用手抓,把细菌感染到皮肤上,甚至抓破皮 肤。 

2、适当的涂抹些止痒的药膏,使用低刺激性的香皂,发痒的地方最好不要过多清洗。

 幼儿园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注意事项 

   一、手足口病病原体: 肠道病毒,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1-7天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唾 液、疱疹液、玩具、用具。症状: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皮疹、溃疡;疹子不像蚊 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不痛、不痒、不结痂、 不结疤的四不特征。预防:勤洗手、多喝水、讲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最简单、最有效的方 法。

   二、水痘病原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传染源:病人。 传播途径:唾液飞沫传染,症状:发热,开始为躯 干,然后为面部、头皮(四肢较少),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 预 防:勤洗手、开窗通风、保持整洁;接种水痘疫苗。

   三、红眼病传染源: 病人、隐性感染者,1-7天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接触传染、玩具、用具。症状:眼 痒、眼红、异物感、眼分泌物增多、晨起睁眼难。治疗:饮食清淡对症治疗、用抗生素或抗 病毒眼药水、预防:隔离、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防交叉感染四、

 四、流行性腮腺炎 幼儿园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传染源: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感染了腮腺炎病毒和未发病的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患 者喷嚏、咳嗽飞沫携带的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症状:初期发热、食欲不振、头痛、呕 吐、咽痛,但多数患儿症状不重或不明显。发病1-2 天腮腺肿胀,表面灼热,有弹性感及触 痛。能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心肌炎,预防: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 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点击查看源网页 五、细菌性痢疾 传染源: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症状:发热、腹痛、腹泻、里 急后重、脓血便,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预防: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健康提示:遇到 下面10种情况需要马上洗手。肠道传染病是夏季最常见的传染病之,预防肠道传染病,大家 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洗手,并学会科学洗手。遇到以下10种情况大家需要洗手:饭前饭后;便 前便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 后;接触别人之后;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抱孩子之前。 接触过传染物品,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