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反思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30日

设计思路:

这个活动是讲述活动中的看图讲述,在活动一开始首先从幼儿身边熟悉的事,即幼儿园卫生检查员陆老师检查卫生的话题导入活动,从而引出森林检查员老棕熊。“今天老棕熊到树林里去检查卫生,会发现些什么呢?”老师的这句导语,马上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大家一起观察图(一),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当故事中的野猪太太不理睬老棕熊时,它会怎么处理呢?”老师把这个“绣球”抛给了幼儿,使幼儿置身于情景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想出各种各样处理的方式。这个环节大大激活了幼儿讲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幼儿正确处理事情的态度和情感。

“小朋友想了许多方法,那老棕熊是怎么处理的呢?”引导幼儿观察图(二)用较完整地语言讲述。在图(三)中,启发幼儿学会从一些细微的变化和现象中发现隐藏的秘密,从而推理出事实的真相。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推理能力。然后让幼儿相互讨论猜一猜老棕熊会如何处理这件事,再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给幼儿提供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初步理解四幅图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老师先完整讲述一遍,幼儿可以简单跟着讲述。为了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取了分角色表演,老师旁白,再交换进行。两遍下来,幼儿对角色已比较熟了,再出示道具,使幼儿在表演中更深刻地体验到作品的内涵。正如《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最后,我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来编个名字,对于幼儿所取的题目,我充分尊重幼儿自己的选择,加以肯定。

随着幼儿讲述经验的获得,我开始迁移幼儿的讲述经验,“如果你是卫生检查员,你会怎么做?”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讲述经验,分别说说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提出一个更好的方法,一起来设计“垃圾投入”的标记,把幼儿的想法落实到实处,满足幼儿的心理。整个活动设计动静交替,幼儿的语言能力及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相互渗透的各领域中,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在启发下仔细观察图片,感知故事内容,并能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大胆、合理讲述。

2、学会从细节进行推理,并得出结论。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大胆进行情景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通过设计垃圾投入标记,明确不能乱扔垃圾,要注意公共卫生。

活动准备:

图片四幅;道具“卫生”标记,和“蝴蝶结”各十个;记号笔、纸人手各一;“垃圾投入”标记一幅。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你们教室的卫生真干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师把教室打扫地很干净,因为小朋友不乱扔垃圾。)我们幼儿园的卫生检察员陆老师每周一都会到你们教室检查卫生,还会给你们打分呢!动物王国的树林里也有一个卫生检查员,它是谁呢?(出示老棕熊)你从哪里看出它是卫生检查员?(袖管上的“卫生”标记)

二、逐一出示图片,幼儿看图讲述,并合理大胆讲述。

1、今天老棕熊要到树林里去检查卫生了,他会发现些什么呢?会遇到谁呢?我们来看一幅图。

出示(一),仔细观察图片,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

2、野猪太太不理睬老棕熊,那老棕熊会怎么处理呢?小朋友想一想?

那到底他想了什么办法呢?我们来看图(二),引导幼儿观察猜一猜老棕熊说了什么?

3、(1)第二天,老棕熊又要去野猪太太那里检查卫生了,野猪太太门前还有没有垃圾呢?野猪太太会和他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三幅图。

(2)那野猪太太的垃圾真的搬走了吗?(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有一大堆苍蝇往屋子后面飞去)

老棕熊看到屋子后面有这么多垃圾会对野猪太太说什么呢?

4、老棕熊会怎么处理呢?小朋友可以和旁边的幼儿说一说。

看图(四),幼儿讲述,说说会怎样教育野猪太太呢?

三、完整讲述后表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老师完整地讲一遍故事,会讲的小朋友可以和老师一起来讲。

2、这个故事有哪两个小动物?我们想不想扮演角色来表演一下呢?(想)

幼儿分两组来表演,老师旁白,然后再交换角色。

3、提供道具:“卫生”标记,和“蝴蝶结”分别扮演老棕熊和野猪太太,老师分配好角色,幼儿两两表演。

四、现在树林里卫生干净多了,老棕熊的努力没白费,这么好听的故事还没起名字呢,请你们根据这个故事内容来编一个名字?(能干的老棕熊、老棕熊和野猪太太、森林卫生员、垃圾不见了……)

你们起的名字都很不错。

五、迁移讲述经验,并设计垃圾投放的标记。

如果你是卫生检查员,你会怎么做呢?(把垃圾倒到垃圾桶里;不随便乱倒垃圾;)

除了自己要做到外,还要怎样教育别人呢?(打广告,写横幅宣传……)

老师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我们来设计一个标记,让大家看到它就会主动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去。

出示“垃圾投入”标记,简单介绍绘画制作的要求,幼儿自己制作“垃圾投入”标记。

六、延伸活动:把制作的“垃圾投入”标记张贴到教室垃圾箱等合适的地方去。



实施反思:

在以往的讲述活动中,往往形式单一,幼儿容易疲劳,这个教学活动在大班实施后发现幼儿对讲述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尤其是看图讲述,小朋友通过图片对讲述活动有了明确的内容范围和指向,整个活动都围绕故事,在不断猜测、推理和描述的过程中进行,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深入浅出。

整个活动过程中所出示的四幅图,老师以恰当合理的导语,使幼儿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其中多处设置悬念,让幼儿自己去猜一猜、想一想,更激发了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出来讲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老师提供的道具使得较枯燥的复述变得生动多了,幼儿会用身体、语气、表情来表示两个角色的不同,如:老棕熊正直、忠厚的形象,野猪太太狡猾、不屑一顾的神态。陈鹤琴先生曾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

幼儿在老师创设的环境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在这个环节,老师在道具的分配上,采取了独断的做法,给幼儿安排好角色的分配,而没有尊重幼儿自己的选择,给孩子自己决策的机会。同时在讲述活动中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老师没有很明确地提出,使得有些幼儿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而没有好好倾听其他幼儿的讲述。针对以上问题,以后在教学活动中要把“以人为本”,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进行到底,并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