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公鸡头、母鸡头》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6日

活动目标

1、练习发准:公(gōng)鸡(jī)、母(mǔ)鸡、黄(huáng)豆等词语的读音。

2、能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初步学习仿编简单的游戏儿歌。

3、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共同参与猜测和判断的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手指玩偶公鸡和母鸡或纸制的手指玩偶公鸡头和母鸡头。

2、黄豆、红豆、纽扣等小物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偶玩具,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教师(分别出示手指玩偶):我是公鸡头(母鸡头),小朋友们好!(公鸡头、母鸡头好!)

——“公鸡头”、“母鸡头”分别与个别幼儿相互问好,教师即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带领幼儿练习发准“公鸡”和“母鸡”的字音。

二、教师出示黄豆,表演游戏。

——教师:公鸡头和母鸡头说,我们来玩猜猜黄豆的游戏吧!

——教师边念游戏儿歌边表演动作,最后伸出两个拳头,请幼儿猜猜黄豆在哪只手里头,游戏可进行2~3遍。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游戏儿歌,启发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

——教师重点带领幼儿练习“公鸡、母鸡、黄豆”等词语的发音,先集体练习,后请个别幼儿念一念,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三、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幼儿必须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儿歌结束后,伸出两只拳头请同伴猜黄豆在哪只手里。

——猜的小朋友,必须用手指对方的手说:“黄豆、黄豆在这头(在那头)。”

——猜对了,就将黄豆交给对方,交换角色,重新开始游戏。若猜错了,游戏继续进行。

四、教师分别与全体和个别幼儿表演“公鸡头、母鸡头”的游戏活动,纠正不正确发音,帮助幼儿掌握游戏的玩法。

五、引导幼儿创编游戏儿歌中的部分内容,不断提高游戏的难度。

——教师:我们除了猜黄豆在哪头,还可以猜什么呢?

——教师可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再带领大家念一念新儿歌。例如,公鸡头,母鸡头,玩具、玩具在哪头?在这头,在那头,请你猜猜在哪头?

六、幼儿与同伴两两结伴游戏。

——每对幼儿发一颗黄豆(红豆或纽扣等小物品),拿到物品的幼儿先作为表演者与同伴一起玩“公鸡头,母鸡头”的游戏活动,提醒幼儿按规则交换角色。

——请两对幼儿分别上台来表演,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的能力。

活动反思:“公鸡头,母鸡头,猜猜黄豆在哪头?”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先出示了公鸡和母鸡让孩子叫她们的名字,小班孩子“g” 的发音发不准,因此公鸡这个词语让孩子多说,多练,然后再到和公鸡头母鸡头打招呼,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就练习了儿歌中的句子,到了游戏环节,孩子特别感兴趣,先老师说,孩子猜,到孩子帮老师说,再到两个孩子上来说猜,并讲清规则,听说游戏一定要有语言练习要求的规则,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最后再让孩子自己和朋友玩,但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还是会有儿歌说完手不握紧的情况,交换玩的意识不强,这仍需以后继续游戏时强调,不过比较成功的是孩子改编儿歌比较好,老师提供不同的材料,孩子都能根据材料说儿歌,这个游戏孩子很有兴趣,可以让孩子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