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活动:三只熊的早餐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三只熊的早餐》
2、三只熊操作卡片、苹果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级来了客人,看看它们是谁呀?(出示PPT三只熊)
2、 师:爸爸是哪一个?妈妈是哪一个?为什么?
二、集体活动。
1、师:早上起床了,小熊的肚子好饿呀!要吃早餐了,它们会吃什么呢?(幼儿自由猜测)
2、一起来看看小熊的早餐到底会吃什么?(出示PPT,小熊的早餐)
3、 师:吃早饭要用到什么?(出示碗)这些碗是什么颜色的?看看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宝宝?哪个是妈妈的? 一起来看看对不对(出示PPT)边总结:有大有小,还有不大不小的。
4、 师:早餐开始了,第一样吃什么呢?(蜂蜜)三只瓶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学学高矮的动作,最高的那瓶给谁吃?说说理由,第几瓶给妈妈吃?(出示PPT)看看对不对。
5、现在吃的一样高的玉米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引入粗细,用动作表示)。哪个给爸爸吃?哪个给宝宝吃? 边送要边说:什么样的给爸爸。
三、操作:送苹果
下面要吃苹果了,这些苹果分成了三份,第一份3只,第二份2只,第三份1只。把它们分给三只熊吃,熊爸爸要吃得多一些,熊宝宝要吃得少一些,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
幼儿在操作卡片上给三只熊分苹果。
出示正确的和错误的分法,集体评价。
三、 结束。
小熊一家很开心你们为他们分苹果,让我们一起跟着他们跳舞吧。
活动反思:
《三只熊的早餐》是小班的一节数学活动,知识点涉及到大小、高矮、粗细、长短、数量的多少。本次活动,我让孩子在故事情节中认识三只小熊,了解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的身体特征。对大小、高矮有了初步的分辨。小班幼儿是以直观思维为主,在帮三只小熊分早餐的过程中,提供大、中、小三个不一样的碗给幼儿,粗细不同的玉米、高矮不同的蜂蜜罐等等,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与三只熊的关系。
蒙特梭利有句教育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几句话说明了操作的重要性。活动中有讲解也要有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活动——分苹果中,因为提问的不准确性,幼儿对数量的多少前期经验不足,很多幼儿在操作中比较盲目,需要老师提醒和帮助,这是我要反思的地方,怎样在一个活动中准确有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可以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和操作
在这个活动中,虽然孩子年龄较小,但是都乐于积极的去探索发现,孩子们的积极告诉我,他们对数学很有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善于的开发幼儿的思维,课堂中以幼儿的探索为主,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同时,在教学中提问时要善于推敲,怎样才是最适合幼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