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4日

观察时间     11月份

观察对象    吴昕悦

观察者    盛晓

地点      东操场

 

 

 

 

 

我戴上头饰以兔妈妈的口吻说: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跳一个舞吧!”“孩子们高兴地答应着。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我组织幼儿进行了游戏活动《小兔搬粮食》。这儿可真美,我们就在这安家吧!哈哈家已经安好了,可是我们还有很多粮食没有搬呢,得把它们搬到仓库里,你们愿不愿意帮妈妈做事情呀?愿意孩子们答应的很干脆。于是我告诉孩子们搬粮食的动作要领,提醒幼儿在搬粮食时一定要用双腿夹住东西,不能用手拿,每次只能搬一样东西。孩子们都很兴奋地在我的动作与语言的引导下开始练习夹物跳。可我发现吴昕悦站在原地动也不动,东看看西看看紧张极了。钦钦的动作发展差,平时走路都很慢,每次参加体育活动都是很小心谨慎的,就怕自己会摔跤,我走到她的面前,蹲下问她:这只小兔子怎么不去搬粮食呀?她没有回答我,低着头,于是我说:来,妈妈和你一起搬,可她却没有跟着做,眼巴巴的看着你。于是,我降低了活动要求,让她用手捧粮食然后往一起往的方向跳过去,我还一边鼓励说:兔宝宝们本领学得可好了,跳的真棒,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吴昕悦我们要加油了。不出所料吴昕悦跟着我跳的可快了,其他幼儿听后也跳的更起劲了。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我又设置了一个情节《狼来了》,本来经过刚才的一段时间的自由探索,幼儿已初步掌握了动作要领。可大灰狼的出现全班就沸腾起来,场面开始混乱。我见到这个场面显得着急了,几次试图让孩子们静下来,可是孩子们已乱成一团,只顾自己嚷嚷,没有理会我。这时我并未感到气恼,而是用兔妈妈的身份对孩子们说:宝宝们别怕有妈妈在,赶紧拿着粮食跑到妈妈身边来。孩子们听了之后都高兴的跑到兔妈妈身边了。活动就在这种氛围中结束了。

 

 

 

 

 

 

 

反思: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激发孩子的兴趣。《纲要》也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的运用。如在案例中我以兔妈妈的身份引出活动内容,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应变,机智的语言、适时的提升、细致的观察和恰当的调整,使活动通过轻松而有效的师幼成功地体现出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特点。活动中还特别重视语言引导,激发幼儿的角色意识,鼓励幼儿积极进入到活动中去,参与活动兴趣浓厚。语言环境的创设激发了钦钦小朋友的参与欲望,在老师帮助下,她能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来了,也使整个活动更和谐了,教师注重个体差异的引导,使孩子有了活动的兴趣。

在教育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师想象与实际情况不一样的情况。大灰狼的出现,使整个预设活动发生了改变。但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教育契机,活动中我大胆的接球,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帮助幼儿取得知识,经验的好机会。幼儿的经验是缺乏的,知识的获得须要老师的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孩子抛过来的,围绕幼儿的兴趣点进行灵活教学。倘若教师不以幼儿兴趣为点,而是直接呵斥幼儿,那么失去的不光是一次教育契机,更是失去了对幼儿该有的尊重。

兴趣是教育的有效起点,孩子的兴趣点是孩子真正的学习动机。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努力让孩子在多方面的操作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同时尊重每一位幼儿,给他们机会,让孩子在平等的教育中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