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3日

观察时间     5月份

观察对象    全体小朋友

观察者

地点    操场

 

 

 

 

 

民间游戏的儿歌有很浓厚的趣味性,而且容易理解。一开始我与一个孩子玩,配上琅琅上口的儿歌,很快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拉近了我和孩子之间的生疏感、拘束感,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游戏的具体玩法,并且对这个游戏也非常感兴趣,金锁、银锁游戏热火朝天的开展起来了,孩子们也玩的都很不错。但是,随着游戏的越来越熟练,问题也接踵而至。不算不算,我还没念完呢,你的手就已经躲走了。”“老师,我老也抓不着吴迪的手,他的手老是提前跑了,还没念完就跑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反映着相同的问题,我仔细琢磨了游戏的全过程,发现是游戏的规则出现了漏洞,让机灵的孩子钻了空子。

实录二:

发现问题后,我决定将游戏的规则进行细化。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了起来……“谁不念到最后一个字,谁就不许玩” ;“谁先把手抽走,就表演节目” “遵守规则的才是好宝宝……”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最后,我们决定违反游戏规则的幼儿将失去继续参加游戏的资格,同时在游戏结束后评选出最佳游戏宝宝。游戏又继续运转起来了,这次,再也没有孩子耍小聪明了,游戏迅速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反思: 1、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进行适宜的指导,才能使幼儿主动、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大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他们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决定了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在大班阶段,我们教师可以以大伙伴的身份直接参与,这无形中就是对孩子游戏活动的支持和认同,会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游戏规则、玩法都制定好了,到了实践阶段却出现了问题,教师意识到由于游戏规则制定的不够细化,没有制定违规惩罚措施,让机灵的孩子钻了空子,致使部分幼儿的游戏兴趣明显降低。其实,民间游戏中也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幼儿在游戏中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而富有儿童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这会促使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

3、民间游戏有其相对固定的规则和玩法,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游戏规则的意义之后,重要的是鼓励幼儿对游戏的创新。在组织民间游戏时,教师不应让幼儿呆板地遵守规则,按照固定的玩法,一成不变地使用材料,而是要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自己参与游戏的体验和需要,制订出适宜的规则。幼儿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他们更容易去遵守。

4、《指南》指出:孩子是游戏的主体。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人数或多或少了,大家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不一致等。幼儿民间游戏是民间孩子自己创编的活动,儿童在民间游戏的进行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游戏的选择、角色的分配、玩具材料的准备到游戏情节的发展,都由儿童自己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