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5日

第一次带小朋友去操场上做操的时候,让他们手拉手吹泡泡,变成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泡泡。在回教室的路上,杨喻丞说:“泡泡是圆形的,不能弄破!”于是,我开设本班的班本课程《圆圆的世界》。


在组织了数学活动《找圆形》,在导入活动中,我出示圆形考考孩子们这是什么形状,大部分的孩子都能说出圆形。其次,通过找、比、玩等方式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让他们感知圆形的主要特征。


在教室里,我让孩子们找一找圆,并与大家说一说找到了什么?杨喻丞说:“茶杯底是圆的,胶带也是圆的,地球仪也是圆的”,高纯宇找了一会还是没找到。之后,在我的引导下还发现了我们的五官有的也是圆的,比如眼睛、肚子和脸。我将孩子们找的大大小小的圆形实物进行对比,再请孩子们找出不是圆形的东西和圆形的东西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杨喻丞在认识“大”和“小”的活动中,他能很快分辨出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我问了问高纯宇他说不出来,我提醒他摸一摸,最后他告诉我,圆形的东西是圆圆的、滑滑的,没有尖尖的角。最后,我让他们玩一玩篮球。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圆”是每个幼儿很熟悉的图形,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但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觉得很枯燥,兴趣也不高,活动进行的也不会顺利,所以我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1、杨喻丞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很快找到教室里圆,并且能够完整的说出“我在教室找了......。”说明该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发展能力是比较强的。


  2、《指南》中也提到,“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在所处的阶段上经验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身心发展也存在着差异。高纯宇虽然在刚开始时,没有找到教室里的圆,但是在我的提醒下也能找到。在他不能说出圆形和其他图形的东西不一样时,在我的引导下也能说出它们的区别。说明我们作为教师,应多给予每个幼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相信他们是可以的,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