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竹”资源,打造农村开心乐园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30日

内容提要:目前许多幼儿园在开展体育活动中由于受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活动器材的单一、材料的缺乏、器械设施的模式化以及园所经费的紧缺等,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竹资源,竹园、竹桥、竹器星罗棋布,随处可见。幼儿熟悉竹、喜爱竹,喜欢玩竹玩具,所以我们把竹作为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载体,让幼儿在“竹”创设的富有野趣的运动环境中,以“竹”为运动器械,通过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攀登等活动,来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积累运动经验。

关键词:“竹”资源 幼儿 体育活动

目前许多幼儿园在开展体育活动中由于受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活动器材的单一、材料的缺乏、器械设施的模式化以及园所经费的紧缺等,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纲要》中明确指出:“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儿童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竹资源,竹园、竹桥、竹器星罗棋布,随处可见。幼儿熟悉竹、喜爱竹,喜欢玩竹玩具,所以把竹作为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载体,让幼儿在“竹”创设的富有野趣的运动环境中,以“竹”为运动器械,通过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攀登等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积累运动经验。我园开展了以“竹”为主题的园本化体育活动。我们教师巧用“竹”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幼儿体育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活动氛围,寓教于乐,真正实现了体育活动的价值。

一、利用“竹”资源创设体育活动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因而创设适宜的、使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是幼儿园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挖掘乡土‘竹”资源开展园本化体育活动”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首先从环境入手,利用“竹”资源自制体育器械来创设一个充满乡土化、特色化的,符合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的体育活动环境,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创设了竹子乐园(各种运动区域),如钻爬区、攀爬区、平衡区、技巧区、跑跳区、玩水区。钻爬区有练习钻爬动作的竹山洞;攀爬区有发展手臂力量及灵活性的爬竿和锻炼耐力的竹梯;平衡区有锻炼平衡能力的竹梅花桩、竹桥;技巧区有竹狮子、竹龙等;玩水区有竹水枪、竹运水通道等。在这些不同的区域中,满足了幼儿走、跑、跳、爬、平衡等运动需要,诱发了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的兴趣。适宜而又充满挑战的环境推动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幼儿的综合运动能力,体现了运动环境的自然化、生活化和趣味化。
  二、利用“竹”资源使户外活动别具一格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户外活动”,它能给幼儿带来快乐的情绪,提高幼儿运动能力,有效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可是原来我们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器械种类比较少,因此经常出现每天早晨小朋友赤手空拳、乱跑追逐的现象,自从我们开展这个课题研究后,老师们积极动手动脑,利用身边的乡土资源制作了许多乡土自制玩具,尤其是利用“竹”制作了很多。如把竹子截成很多段变成竹棍,让幼儿接力赛跑,用竹片做成竹圈,让幼儿玩套圈、滚圈、跳圈、钻圈等游戏;用竹条做成竹梯,让幼儿练习钻爬、攀登;用竹桶做成的高跷、梅花桩,锻炼幼儿身体平衡、手脚协调的能力;用竹棍搭成小河做跨过小河的游戏;在一个竹簸箕画上眼睛、嘴巴等,用红色扎丝在簸箕周围围上一圈,就像狮子长长的毛,再加一些布连接改制的“竹狮子”,一下子就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都在抢着舞狮子呢!几根长的竹棍绑在一起做成“竹轿子”,孩子们还相互合作,玩“开火车”“跨栏”等许多游戏;用竹丝、竹筛子组合制作成
  “竹龙”,让幼儿在舞龙的同时,了解并感受自己是“龙的传人”的自豪感。还有竹蜻蜓、竹水枪等其他运动器械,从而满足了幼儿自由选择、自主运动的需要。又如我们在操场的一角搭上竹房子,投放竹筒、竹车、竹船、竹枪等玩具,激发幼儿开展各种军事游戏。这些游戏在让幼儿感受到体育运动快乐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更增强了幼儿的体质。
  三、利用自然资源“竹林”开展园外体育活动
  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而我们幼儿园的前面正好有一大片竹林,因此我们建立了“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资源观和价值观,充分挖掘大自然的教育价值,因势利导,使大自然成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场所。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我们都会带领孩子们到竹林中进行游戏。
  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是孩子的天性,来到大自然中,空间大了,视野开阔了,面对绿色的竹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聆听着鸟儿的鸣叫、虫儿的低语和风儿的欢笑,孩子们就像放飞的小鸟,展开他们创造和想象的翅膀,任何自然景物都成了孩子们眼里的“玩具”,不同的景物,孩子们探索出了不同的玩法:在竹林中看到小石子一会儿单脚踢踢,一会儿夹在两腿中蹦蹦;小竹林成了孩子们攀爬躲藏的好去处,他们一会儿把竹当成了爬杆,练习了爬竹竿;一会儿又在竹林里玩起了“捉迷藏”;有的还练习了军事游戏,学习解放军匍匐前进……玩累了,绿绿的竹林还是我们栖息的好地方。孩子们在那儿无拘无束、自由玩耍、乐在其中,流连忘返。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体能,收到了在园内难以达到的效果,又开拓了幼儿视野,陶冶了幼儿情操。
  四、活用“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体育课是实现体育活动总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幼儿园整体教育活动的流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充分开发自制“竹”体育器械在体育活动中的功能和价值,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我们开展了教学活动设计和观摩研讨活动。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利用自制体育器械为幼儿设计出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并开展公开课展示和课后的互动式交流研讨活动。如我们利用竹梯在大班开展了“玩竹梯”体育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幼儿主动在高10—20厘米的斜坡上练习间隔走,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本次活动竹梯成了高低不同的斜坡,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开心。活动中孩子们勇敢沉着、胆大心细和意志坚强的品质一览无疑,尤其是几个女孩子的自信、勇敢让我觉得体育不再是男孩子的天下,女孩同样能够做得到。整个活动的难易程度、活动密度和运动量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难度的递增,活动密度和运动量逐步增大,更使本活动富有了挑战性,非常符合大班孩子好奇、好冒险的年龄特点。体现了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位孩子的能力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发展。我们还利用竹梯开展了以竹梯为辅,轮胎为主的《玩轮胎》体育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用轮胎在竹梯上滚,随着竹梯的架高,滚的难度也增大,发展了幼儿滚轮胎的能力。但本节课由于幼儿人数比较多,因此纪律很难控制,。我们还利用“竹”资源开展了《跳竹竿》、《玩竹竿》、《好玩的竹球》、《修路、铺桥》、《过竹桥》、《我们去采摘》、《赶小猪》等园本化体育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更发展了幼儿的运动技能。
  通过这些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在有趣的情景中、快乐的活动中,身体技能、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得到发展,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也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优化教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究竹在体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竹”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感染了幼儿、感染了幼儿教育,幼儿从对身边事物熟视无睹到寻找、发现、创造。通过与竹子有关的体育活动的开展,我看到了本土资源在活动中发挥了教育价值,幼儿对竹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当幼儿看到他们平常看到的普通的竹子以多种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并且自已也能动手将其改变,他们感到有趣、新奇,激发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操作的兴趣,让孩子们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