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浅议幼儿玩球游戏活动中的儿童素质养成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1日

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浅议幼儿玩球游戏活动中的儿童素质养成


内容摘要:球类运动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一直站着主导位置。幼儿对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所以球类游戏也深受幼儿的喜爱。伴随着孩子成长的足迹,幼儿在玩球运动中,感知觉、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身体的各个部分也得到锻炼。本文以1、提供多种类型,让幼儿在选择中提高观察力。2、鼓励幼儿自己设计,让幼儿在设计过程中提高想象力。3、允许修改规则,让幼儿在思考中提高创造力来阐释玩球游戏活动中的儿童素质养成

关键字:玩球运动  观察力  想象力  创造力

玩球游戏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玩球的游戏过程即孩子自我发展的过程,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因,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地发展,因而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幼儿园球类游戏以幼儿发展为本,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以球为载体,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设计并组织实施各种球类游戏。研究立足于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注重以活泼多样的方式和丰富的指导策略帮助幼儿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习得球类运动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各类球类的比赛、竞争中形成乐观向上、团结合作、坚强勇敢等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一、提供多种类型,让幼儿在选择中提高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它是智力的基础成分。拥有良好观察力的人善于发现事物本质的、但并不显著的特征,对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观察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后天系统、科学的训练。通俗地讲,观察就是有目的地注意某个事物并试图更深入认识该事物的过程。观察力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很有价值,它是孩子获取更多关于身边事物信息、丰富表象、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的基础,对于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奠基意义。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和观察的能力十分重要。幼儿观察力的培养,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和在幼儿园的游戏、学习活动过程中,经过家长、教师的精心培养和训练,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观察力强的人,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发现事物不太明显的特征。它对儿童的学习、工作、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儿童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好动、好强,积极向上,追求新奇,他们喜欢变幻莫测、趣味横生的运动,他们极力想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球类运动正是符合了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孩子们在激烈的比赛中,在球类活动的对抗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在球类活动区中,我们投放了不同类型、不同质地、不同大小、五颜六色的球,如:羊角球、珠光球、足球、皮球、自制彩球等,以吸引幼儿对球的兴趣,满足不同幼儿的玩球需求。在让幼儿充分体验运动给自己带来快乐。依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幼儿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孩子们在球类区尽情地玩着。为了能让幼儿充分的在球类活动中发展各种能力,每位幼儿自带了一只球,并且组织各班幼儿自主为自己的球做标记。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如:小班的幼儿在自己的球上及球架上贴上了最喜欢的小动物或图形作为标记,并加以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中班的幼儿自己设计制作了标记贴在球上,这些标记有动物图案,有自己的画像,有喜欢的人物等;大班的幼儿有的在球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有的标上了数字排序号码等。孩子们用只有自己独有的标记表明了哪个球是自己的,并每天都会去玩一玩,看一看,既发挥出了孩子的观察力,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了各领域之间的整合链接。

二、鼓励幼儿自己设计,让幼儿在设计过程中提高想象力。

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创新来源于生活和实践,因此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些蕴含教育意义的适合他们的材料,让孩子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通过体验过程交流经验来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在玩球游戏中,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氛围,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引起他们注意、让他们产生兴趣、激起他们思考,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活动中,把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

一般球类活动的方式都是以集体活动为主的,教师有预设好的内容,幼儿根据教师预设的内容开展活动,大多是幼儿围着教师转,幼儿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实验中我们变“以集体活动为主”为“以分散活动为主”,采用分散集中相结合,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主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与环境中的人或物互动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发展基本动作技能,同时形成对人、对事、对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而根据研究发现,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篮球运动的训练,一方面能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其他各器官的功能(因为篮球运动依赖于准确的传、接、投、运以及起动、快跑、转身和急停等动作技术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也能够弥补幼儿园体育锻炼中注重发展下肢而忽视上肢动作的不足,从而进一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玩球运动中,我们注重让幼儿练习多种技能技巧。采用示范讲解、练习、语言提示等方法,从易到难,引导幼儿掌握传、接、抛、滚、踢等技能。幼儿学会了多种技能以后,想出了许多玩球的方法,像拍球,有的小朋友双手交替拍,有的就玩转身拍球:拍一下,转一个身再拍;有的幼儿会几个人会运球投篮比赛,看谁能先运到目的地,然后用将球投篮,先投进者为胜。当幼儿尽情玩了以后,教师分别把幼儿的玩球方法进行演示,这样不仅能调控幼儿的运动量,还能体现幼儿思考在前,受别人启发在后的原则。因此,球类游戏会给儿童带来许多快乐,让他们自由发挥,无拘无束,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三、允许修改规则,让幼儿在思考中提高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就是行动的教育。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儿童的创造力既是一种遗传素质,更是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才能充分发展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使之得以充分发挥。幼儿阶段,其认识活动和创新思维均处于萌芽状态,他们乐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挖掘,大力扶持,促其开花,促其结果。

1、提供辅助材料,能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材料的选择在游戏中尤为重要,幼儿往往是在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和创造愿望的。游戏材料的品种多样、数量充分是幼儿进行操作、创造的必要准备。幼儿园球类游戏的种类较为单调,长时间仅使用球开展活动,幼儿会对球类游戏缺乏兴趣,因此我们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玩球需要,组织幼儿收集、制作一些辅助材料开展球类运动,能够研发多种活动放式,增加幼儿对球类游戏的兴趣,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如:“赶小猪的纸棍”、“球门”、“篮球框”等。为幼儿提供辅助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球类游戏。 再如,教师提供健身圈与皮球,请幼儿自由探索各种玩法。在没有任何指导的前提下,可以看到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变换出各种玩法:有的站在健身圈里向外拍球,固定住身体以此来锻炼拍球时的平衡。在游戏中,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辅助材料尝试不同的玩法。通过开展各种途径了解辅助材料的各种使用方法,让幼儿自由探索各种辅助材料的玩法。利用辅助材料,开展各种各样的球类游戏,例如:球和圈的融合。孩子们用圈套球,用球投圈,玩得十分投入。球和平衡木的融合、球和绳的融合等等。让孩子们在融合中学会了共享体验到了乐趣。组织幼儿以活动的形式进行球类游戏的开展,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辅助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球的不同玩法。通过活动的形式更好的关注每个幼儿的不同玩法,了解孩子对球类游戏的创造力发展。          

2教师观察指导,对培养幼儿创造力有重要作用。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设想、体验一物多玩、一物多变。在球类体育活动过程中,通过创设体育活动区,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开拓游戏过程的发散性,寻求游戏结构的求异性,从而达到激发幼儿创造力的目的。如:一物多玩的游戏活动,以玩《拍接球》的游戏为例:开始教师问幼儿:“球可以怎么玩?”当幼儿马上说出:“拍着玩”、“滚着玩”、“抛接球”等玩法。当幼儿较熟练地掌握了《拍接球》的基本玩法后,教师继续引导:“除了单手拍、双手交替拍之外,还可以怎么拍?怎么玩?”随着教师不断地启发、引导,幼儿兴趣逐渐增强,很快出现了利用身体各部位玩球的多种玩法:如拍球有双手拍、转身连续拍、抬一下脚拍一下球、双脚跳拍、边走边拍、手背拍等。抛接球除抛球快速击掌再接球还可以抛球落地弹起再接球,此外,还有背滚球、脚带球、脚踢球等。实践证明,在球类体育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在球类体育活动过程中,可通过创设体育活动区,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开拓游戏过程的发散性,寻求游戏结构的求异性,从而达到激发幼儿创造力的目的。

3利用游戏情境,发展幼儿的再创造能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情节有趣,形式活泼多样,适合幼儿生理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球类游戏,或富有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这些不同大小、不同种类的球“活”了起来。结合我班幼儿的特点,在花样拍球中,教师可设置各种障碍,或富有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例如:玩《炸弹来了》游戏时,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后,幼儿要注意观察、寻找、想象怎样打球、“炸敌人”的窍门。幼儿在游戏中一边玩(体验)一边说:“快点滚”、“看准滚”、“乘小朋友不注意的时候滚”、“先装作没准备,球一来就赶紧抬脚或跳起来”等等。小朋友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此时教师不加任何干涉,最后幼儿总结出:射与打都与站的位置、方向、距离、远近等有很大的关系,要打准球不要斜着打,越打直线打得越准。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表扬幼儿肯动脑、想出不同的方法,使幼儿体验到自己通过努力解决了问题而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再如, “定点拍球”,“转转拍拍”、“占圈拍球”等游戏均是拍球动作的练习。通过这些球类游戏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有趣的游戏情景,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使幼儿的再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我们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玩球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让孩子在探索和操作的过程中,创新思维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发展,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玩球过程中寻找到乐趣、获得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