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成长记之“环境创设”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5日

快乐成长记之“环境创设”

洛社中心幼儿园    杨译超

内容提要:

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幼儿园的环境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观念日益改变,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逐步认识到环境不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劳诸方面发展的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人们开始意识到利用创设的环境教育幼儿,使幼儿在积极主动与环境的对话中得到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字:快乐、环境、成长、幼儿

新《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优质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如何创设一个能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环境呢?

环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开放的物质环境,它包括环境创设与游戏材料。二是开放的心理环境,既游戏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

一、开放的物质环境

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力求尊重幼儿的审美情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自己进行环境的创设。

 首先,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主题内容,与幼儿共同商讨如何布置我们的主题环境。

如在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用收集的树叶,进行树叶拼贴画,收集的枯枝,把它们粘贴在卡纸周围,制成精美的贺卡,贺卡中间由老师写上小朋友自己创编的诗歌:《秋天的颜色》,孩子们一起和老师把它布置在走廊中,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再如,在“大家说新闻”中,请孩子们共同收集大家特别关注的重大新闻及时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去关注、去了解。如,前不久梅园展出了各种五颜六色的花灯,孩子们特别感兴趣,课间谈论的特别欢乐。玩具,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在幼儿园里,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教师为幼儿准备的玩具、材料,过于追求型的逼真,常常把“饺子”、“汉堡”、“饼干”等一个个精心包好,游戏时不许幼儿拆开、弄坏,幼儿失去了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而这些“不许”,也大大的减弱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不要有过多的限制,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给他一个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把红、黄、蓝、白等颜料兑到水里,制成“乐百氏、”“雪碧”、“可乐”等各种饮料,让他们把纸撕成一条条的“面条”……我们会发现,孩子是多么赋予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不断变化,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的吸引幼儿,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单纯,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首先,我们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布置了生动、形象、富有儿童化、教育化、色彩鲜艳的墙饰,幼儿一入园就被墙饰吸住了,喜欢问这问那,并且《拔萝卜》的墙饰也对幼儿学习表演游戏《拔萝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大部分幼儿都以积极主动的情绪认真地参与表演。其次我们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利用已有的经验展开想象、自由表现。例如在音乐活动《小鸭小鸡》中,小鸭、小鸡干了什么,发生什么事以及它们的叫声,走路的动作等都是幼儿模仿、想像、创编的因素,尽管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但老师要学会容忍,并在宽松的氛围中鼓励、支持和欣赏幼儿的创造表现。再次,因为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现、表达,很难全部预料,教师可及时调整活动计划。例如有一天在组织集中活动的时候,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幼儿一下被雨景和雨声吸引住,纷纷控制不住地往外瞧,于是,我把音乐活动停了下来,与幼儿一卢走到窗边,让他们边看边想“雨是怎样从天上落来?发出了什么声音?雨为什么会从天上落下来呢?”幼儿的学习兴趣到了极点。

二、 开放的心理环境

 即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精神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教师,教师之间,幼儿之间的关系乃至幼儿园的园风、班风。幼儿园的精神环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却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情绪、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

 由于幼儿对成人尤其是教师具有特别的信赖与尊重,在加上幼儿情感的易感染性,因此,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首先取决于教师。为此,为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教师应与幼儿建立起亲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既是知道者又是参与者。参与幼儿的游戏,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老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在游戏时,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过多的干预会限制他们,太高的期望会造成幼儿的压力,使得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发挥失常。

因此,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角色,教师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不是领导,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帮手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但却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

 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的角色,教师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不是领导,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帮手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但却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幼儿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教师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安全、平等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的、真实的表现自己。

(二)、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互助交换玩具,这些都为游戏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教师之间的真诚相待、友好合作,是幼儿最好的榜样

 教师的形象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活动情绪和积极性。真诚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幼儿建立友好同伴关系的榜样。这些都是幼儿游戏时,建立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的积极准备。因而,教师要以良好的自身素质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要做到行为规范、举止端正、语言文明、态度自然、动作轻柔、着装大方。

心理环境较之于物质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其任务也更艰巨。平等、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是鼓励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相互作用的保证。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它与心理环境同样重要,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而成的,两者缺一不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玩的轻松、愉快,玩的有价值。

(四)、家长是环境创设的支持者、参与者、创造者

过去,我们在环境创设中,以幼儿为唯一对象,呈现的手法多是图像。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家长不了解教师所提供环境的意义及内涵,不熟悉我们惯用的语汇,因此,很难与之进行互动。所发挥的教育作用也受到了限制。自采用了“图像与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法后,引导家长怎样和孩子就环境内容进行交流,提升了家长与幼儿沟通技巧,促进了教师、家长和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最大限度发挥了环境的作用。它既对家长起着直接的宣传教育作用,使环境所表达的教育内容明了易懂,从而对幼儿起着间接的指导作用。由于家长的介入,有效的解决了在园内个性化学习的问题。家长参与到富有创意的环境创设活动中去,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创造者。环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家园要达成共识,统一观念,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努力,创设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开放的、适宜幼儿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得到怎样的印象”。并且“教育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总之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创造,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长期的任务,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吸取、收集先进的信息,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幼儿园教育环境,让环境追随幼儿,使幼儿的身心更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育就是提供环境。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进展,我们将在环境中不断赋予新时代的内涵,为幼儿营造快乐天地,让幼儿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走向学校,走向社会,以健康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不断造就自己,获得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