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8日

论文: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摘  要 :幼儿的告状行为是一种很普遍的行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反映出的告状行为是不同的的,科学分析和正确认识幼儿的告状行为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对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告状行为作为观察内并做整理分析,而且辅之国内外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文献资料作为理论支撑。本研究着重分析了幼儿告状行为的理论基础、原因以及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告状;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依靠教育的发展,良好的教育质量是为一个国家提供优秀人才的保障。因而教育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日本政府认为教育是一种免费的国防,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是一种软实力的象征。如果这一时期儿童能够比较好地成长,其在未来的生活中将可以更好应对各种发展问题。提高国民素质首先从提高国家的基础教育开始,而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阶段的幼儿处于语言、计算、音乐发展的关键期,包括对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国家对学前教育也特别重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学龄前的幼儿身上也会有许多问题,如几乎每个孩子都爱打报告,经常告状,成为困扰幼儿教师的主要问题。因此教师要能动的研究幼儿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例如备受幼儿教师关注的幼儿告问题,是困扰教师的难题,也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的一个反映,如果教师正确处理、妥善加以引导会对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幼儿的实践教学中,每个老师都会有一种很切身的感受那就是每天面对幼儿方方面面的告状行为,无论是刚入幼儿园的小班孩子还是已经熟悉幼儿园生活的中班的小朋友,还是即将毕业的大班小朋友,他们每天都会有许多状向老师告。我们都知道幼儿教师每天工作的繁重,因为教师除了要写教案,要布置教室里的环境,要与家长交流幼儿的情况,要上交一些幼儿的基本材料,要组织幼儿一日的生活,要打扫教室里的卫生等等。如果教师处理完幼儿的告状行为那是一件很费时费力的事情。因此有的教师对于幼儿的告状行为采取的是简单的批评被告状的那个孩子,有时候是以一种厌烦的心情呵斥制止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根本没有反思幼儿告状行为背后的原因,没有认识到幼儿告状行为具有的教育意义,也没有采取科学的合理的方式去解决幼儿的"告状"行为。幼儿教师应该抓住幼儿身上具有教育契机的行为进行研究与分析,要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做一位研究型的幼儿教师。

  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性的体现,是每个幼儿身上比较普遍的行为,值得教师的关注,是值得教育家研究的。幼儿的告状行为背后隐藏了幼儿身上值得去探讨的秘密,这种行为一定是有原因的,也是可以解决的。研究幼儿的告状行为对幼儿来说是具有重要价值的,首先有利于幼儿与同伴之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可以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对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加上对幼儿告状的大量观察,提出了幼儿告状行为的一些指导策略。进一步丰富,深化了幼儿告状行为的相关研究。希望可以借此改善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态度,给幼儿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