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点亮童心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4日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如果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爱心,不会爱,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而如今的独生子女,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在这些独生子女身上,不要说爱祖国、爱集体、就连爱自己的父母感情也表现得很淡漠,这是我们现行教育的一种悲哀,即在为孩子付出大量爱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那么如何 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老师,爱自己的同伴呢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使爱的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润入他们的心田。

一、抓住节日教育的契机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的情感

父母长辈是孩子降临到人世后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亲近的人,孩子们在享受着父母长辈的关爱时,常常容易形成“自私心理”,造成“自我中心”现象。 她们并不知道长辈们到底为自己做了些什么,更不懂得该为长辈们做些什么。 我国古代有“孝为百行首”、“人生五伦孝为先”的说法;《新三字经》中也有“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的故事。“孝”就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实质是知根溯源,感恩图报的思想,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作为教师应该首先培养孩子爱长辈的情感。

一年中,有许多节日,其中有许多节日都和父母长辈有关,如“三八”妇女节,“九九重阳节”还有现在新兴的“母亲节”,“父亲节”我们利用各个节日开展了一系列多采的活动,首先给孩子讲讲节日的来历,然后鼓励孩子献上一份爱心:一句真心的问候、一份亲手制做的小礼物。“九九重阳节”到了,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了热爱长辈的主题教育,以实际行动来关爱老人。孩子们长途远足来到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了精彩的节目,给老人们敲敲腿、捶捶背,并从家中带去了水果、糕点祝福爷爷奶奶幸福、安康、长寿。一位婆婆激动地说“这个节过得真开心,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们仿佛又年轻了几十岁;“母亲节”的时候,组织幼儿观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然后开展每人回家给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父亲节到了,嘱咐每位孩子回家问问爸爸的生日并送上一句祝福的话等等一系列活动都让幼儿在节日的氛围教育中自然地滋长爱父母、长辈的情感。

二、挖掘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培养幼儿关爱同伴的情感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可充分利用。他们对培养幼儿的爱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故事《萝卜回来了》这则故事体现了同伴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回报。孩子们从这则故事中初步懂得了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怎样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我们在实施此教材时除了故事教育外,还专门排练了情景表演等。通过艺术手段作为爱心培养的有效途径,使艺术手段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淡化了说教的呆板,让幼儿的心灵在得到美的熏陶同时,爱心也一点点一丝丝地渗入孩子的心灵。另外在实施中班语言活动《三只蝴蝶》时,该活动目标为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同伴间要相亲相爱。但活动并非到此结束,教师为了将“爱心”教育延伸下去。让幼儿说说自己还有哪些与同伴相亲相爱的事,并画下来,与同伴分享付出爱的喜悦。经过一系列教材中的爱心情感培养,幼儿在行为上已有了明显的变化,知道去关心别人同情弱者,有一次,希希发生呕吐,孩子们的反应与以前截然相反,一边告诉我,一边就有人去安慰他,明明还拿了条毛巾帮他擦嘴,看到那么多小朋友主动关心他,我真高兴。我对他说:“你好幸福,有这么多小朋友和老师关心你!”他听了,尽管还是不舒服,但脸上露出了笑容。最让我感动的是,到了大班毕业时,孩子们依依惜别,互相留电话,赠礼物,临走的那一天两个小朋友互相抱在一起,悄悄地说:“你要常给我打电话。”天真稚嫩的话语,留下了多少孩子们与朋友之间的爱,教材中爱心素材的教育对培养幼儿的爱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通过日常生活的亲密接触培养幼儿爱老师的情感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的关怀和爱,对于孩子更需要这种源于教师的真挚的爱。教师只有爱孩子,孩子才会爱教师。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在幼儿园里,老师要照顾孩子们一整天的饮食起居,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较长 ,老师此时的角色就好比是一个母亲、一个姐姐。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你呢,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必须像对待自己的弟妹,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去爱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的亲密接触培养和谐的师生情。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拥抱,都会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天冷了为他们盖被,尿床了给他们换裤子,没人接了就带回自己家,教师从内心深处热爱孩子,孩子们自然地爱上你。记得有一次,我参加舞蹈训练累的腰酸背疼,吃过午饭,我独自坐在讲台前,自己给自己捶背,满脸的倦意。这时皮大王强豫龙悄悄走到我身后说:老师,我会按摩的,我帮你按摩吧,说着有摸有样的学着理发店里的按摩师傅,这里捏捏,那里捏捏,别说还真挺舒服的,其他孩子看见了,也凑过来,老师,我也会的,我帮你捏手,我帮你踩背……,一瞬间,我被孩子们的爱紧紧包围着,孩于们爱我,我也爱整个集体,马上就要毕业了,我告诉幼儿:“老师是多么爱你呀!你将怎样表达对老师的谢意?”有的小朋友折了千纸鹤送给老师,有的说出心里祝福的话,还有的问我要电话说以后会给我打电话,天真稚嫩的话语,留下多少孩子对老师的的爱。

四、 加强家园联系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爱心。  

爱不仅仅是接受,更多的是付出和给予。可是纵观如今的孩子,有几个懂得付出爱的呢,他们在被爱包围的同时,早就忘记了如何去爱别人。在他们的眼里,成人给予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可是没有几个是懂得把同样的爱回报给成人的。因此培养幼儿的爱心,家庭和学校必须密切配合,形成一种合力,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因此我们就加强了家园间的互动。但在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的初期,很多家长不太理解我们的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观念。如,有的认为爱心培养可有可无;有的虽然表示有培养的必要,但认为无需进行专门的教育活动;有的希望幼儿园加大智力开发的力度与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有的甚至认为培养幼儿的爱心,会使孩子从小吃亏,长大窝囊等,针对各种各样的认识,我们在“家长园地”中向家长宣传了爱心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爱心培养的目标、内容,使家长对爱心培养工作游乐初步的认识,并帮助家长分析幼儿忽视长辈的辛苦、任性、乱发脾气、不知体贴大人、随意对待小动物等缺乏爱心的表现,对幼儿今后社会性、人格发展的危害,促使家长转变他们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同时,我们还经常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爱心的方法。如:如何在家庭中营造友爱和谐的精神环境、如何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如何强化幼儿的爱心行为等,使家长逐步掌握合适的教育方法,从而更有力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促进家园之间、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我们开设了“我的教育经验“征稿,很多家长纷纷投稿,大家分享着培养孩子的经验与收获。此外,我们还组织家长就“当孩子做出关爱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使家长了解到用正确方法适时地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行为的巩固与内化。 

爱是生命中的一缕阳光,能把心灵的冰霜融化;爱是春雨能滋润人们的心田;爱是人类美好道德的核心,人之为人岂能无爱。3-6岁,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爱心,更是幼儿成长中的基石,让我们携起手,从小在孩子的心中播撒爱的种子,用爱心去点亮幼儿美好的童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