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1日

刍议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近年来,独生子女的数童在不断上升,对于家中的宝贝,家长们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以怕孩子累着怕浪费时间怕孩子把事情搞糟等等为理由,把孩子们照顾的无微不至,恨不得能将所有的事情都代劳了。家长们悟然不知他们的这种过度关心,疼爱,使得幼儿的依赖行为和独立性缺乏倾向日益严重,他们成为了阻碍孩子独立性发展的不光彩的角色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第一个受教育的场所,也是人类可塑性最强的生活环境。

陈鹤琴老先生呼吁:“我希望做教师的与做父母的共同来负起培养新的民族幼苗的责

任。”因此儿童教育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

纵观如今家庭教育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家长过高的期望和过强的补偿心理,使儿童在家庭中倍受关爱,剥夺了儿童独立解决问题和锻炼意志的机会,使儿童的依赖性不仅体现在生活能力上,也表现在心里方面,不能独立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一旦离开了所依赖的人,仿佛整个世界就是黑暗的了。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的身边处处可见,他们碰到问题就叫父母帮助,自己不动脑筋也不动手;这样的家长更是大同小异,他们事事大包大揽,惟恐少爱了孩子。我们知道独立性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品质。生活上的自立是独立性的基础,精神上的自立独立性的深层表现,为了孩子能够独立面对今后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也为了造就一批自立、自强、善于思考的现代型儿童,我们急切的呼吁:家长,请你们懒一点!

一、端正家长的教养态度,形成正确的育儿方式

陈鹤琴先生说:“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都要让他们自己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就能得到直接的经验,知道做事的困难,做事的能力就越来越强。”但家长们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现在生活好了,家家只有一个宝贝,让孩子自己做,累了 ,苦了怎么办?怎对得起这千载难逢的好时代呢,为此首先必须端正家长的家教观念,这一点是关键。

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学习资料,组织家长学习陈老家庭教育思想中的一些精华,让家长明确对孩子不能过分包办代替,孩子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会变得手脑无能,所谓苦了自己,害了孩子。应把本能的爱变为理智的爱,科学的爱,把盲目的爱变为高度自觉的爱。我们也将社会上发生的极端事例,作为讨论的话题开展“有话大家说”的热点讨论活动。通过讨论家长们各抒己见,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家长对孩子的包办代替,只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而依赖成了习惯,就将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长大后很难适应社会。这也就是陈老分析的家长包办代替的三大弊端:(1)失去肌肉发展的机会,身体孱弱(2)养成懒怠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3)不识事务,不知劳苦。

、教给家长正确的育儿方法,消除孩子的依赖性

陶行知老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走向自己管理、自己生活、自己思想、自己做人,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我们把“自己管理”“自己生活”两点就理解成前面我们说的是生活上的独立,而“自己思想”“自己做人”则是精神上的独立。从两方面出发,要求家长做到以下两点:

1、  减少对孩子生活上的包办

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的习惯,应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小事来丰富自己的经验。如整理房间、洗手帕、收拾玩具等;并在成人的世界里为孩子留一点空间,提供一些干家务的机会。陈老说:“孩子的起居饮食,都是要他自己做的,让小孩子做事不要太易,也不要太难,须在他能力以内而非用力不可的。”小孩每天应替父母做一点事体,知道他也是家中的一份。这一观点对家长来说是很有收益的。

班里的王家稀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吃鸡蛋要老师帮他剥,系鞋带都是同伴的事,学校组织春游,奶奶跟着拿干粮和水壶。原因只是这孩子是爸妈结婚六年才喜得的贵子,是家里的稀世之宝,难怪生活能力如此差。针对这样的饿孩子家长我们强调一定要大大减少对孩子自立能力上的帮助,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怕孩子不会做,即使做不好也只要注意纠正。半学期下来孩子的进步是很明显的,他的衣服再也不是前后反穿了,铺床也不再是奶奶的“专利”了。欣慰的不仅仅是家长,还有我们 

2、  减少对孩子“精神”上的包办。

在培养幼儿精神自立方面,关键就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交往的能力。儿童在接触外界事物,学习知识技能时,总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儿童就会产生依赖情绪,渐渐失去独立学习的能力。建议家长对孩子的帮助要适可而止。。

一些家长常在我面前抱怨,我家孩子怎么这么笨,什么都要问我。可我知道孩子并不笨,是依赖心理太强,这是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每次来园观摩活动,只要老师一布置完作业,一些家长就迫不及待的去指导孩子,完全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动脑动手的机会。可见他们在家庭中的教育方法了。面对这些家长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卡给了他们一些意见和建议:(1)相信孩子的能力(2)鼓励孩子质问探索(3)支持孩子动手,家长也应让孩子尝试做一些以前未做过的事,培养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的能力。更应在幼儿遇事时学会自己做决定,家长不独断,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不惟命是从。家长减少了对孩子精神上的帮助,孩子也就变的更自立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再也听不到孩子在美工课上喊:老师,我不会,老师,我看不懂图示等。

    孩子是今天的花朵,是明天的希望,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独立性对于孩子健全发展和今后适应社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只有

具有独立的人格和顽强的毅力,才能把自己锻炼得更坚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都明白一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让孩子去接受生活的锻炼与熏陶,那

样才会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