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班科学活动中游戏整合的运用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5日

论小班科学活动中游戏整合的运用

摘要:

幼儿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我们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让幼儿真正地“做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本文从小班科学活动开展的实践中,阐述实施幼儿科学教育游戏整合研究的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

    整合,实践与尝试,心得与体会

《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强调以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注重幼儿的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幼儿在知识获得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遵循《纲要》,本学期我们结合学科组的子课题《幼儿科学活动与游戏的整合研究》,尝试将游戏融合到科学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幼儿在游戏中能学到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游戏可以带给儿童快乐、愉悦的情绪引发想象、创造的能力;可以提供儿童与玩伴接触的机会,学习合作、互助、团结。通过科学活动整合游戏的形式,我们力求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的过程中对科学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从中发现基本的科学规律

以往我们总认为小班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开展探究活动会比较困难。但以下选取的几个活动实况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内容,遵循他们探究事物的特点,科学活动与游戏有机地整合,同样能在小班很好的开展科学活动,充分让幼儿体验到科学活动的乐趣

一、在科学活动中增添操作性游戏,让幼儿动手动脑。

    镜头一:科学活动《幼儿园里玩具多》的目标是让幼儿感知物体的软硬、粗糙、光滑等主要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活动一开始我先让孩子们讲讲幼儿园里面有哪些好玩的玩具,孩子们一开始兴致都很高,“有滑滑梯,有积木”“幼儿园里还有大皮球”。于是,我就一一向孩子们介绍这些玩具的特征,滑滑梯是光滑的,大皮球是圆圆的等等。几分钟过后,很显然孩子对于老师讲他们听的模式开始倦怠,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时,我适时加入一个《摸口袋》的游戏,一听做游戏,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回来,争先恐后的要到老师身边来做游戏,我先请乐乐小朋友来摸摸口袋里是什么玩具,乐乐在老师的提示下,摸出是“圆圆的,软软的玩具”,其他小朋友迫不及待的猜测“是皮球”“苹果”,当老师数1、2、3 ,揭晓答案时,猜对的幼儿更是兴奋不已。游戏反复进行了几次,幼儿的情绪一直很高涨。

由于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学习科学的主动性较差,而游戏是小班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在科学活动中穿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在这个科学活动中,我加入一个《摸口袋》的游戏,先是请幼儿摸摸物体的特征。由于开始时教师的讲解,幼儿对物体的软硬,光滑等特征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在游戏时,幼儿能够顺利的说出物体的特征;第二次的游戏换个玩法,请幼儿听清楚教师描述的物体的特征,摸出相应的物体,如“摸一个方方的、硬硬的玩具”,相较于前一种玩法这个难度比较大,幼儿要用反向思维来思考,需要老师的提醒和帮助。但是,幼儿始终都沉浸在玩游戏的快乐氛围中整个科学活动,讲究动静结合,幼儿先安静的听教师传授知识,然后进行游戏。当幼儿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时,教师能够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再次吸引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研究,让孩子享受到了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一个口头阐述科学常识的结果。所以,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孩子主动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摸索,在学习中长大,在学习中爱上科学。

二、在科学活动中加入故事,让幼儿身临其境。

镜头二:《小海绵旅行记》是一个适合小班幼儿的科学活动,整个活动以小海绵去旅行为线索,让孩子感知海绵轻、软、能吸水的特性。小海绵走在路上,一阵风吹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孩子们的想象极为丰富,幼儿甲:“小海绵像气球一样飞到天上去”,幼儿乙:“会被风吹到大森林里,被老虎吃掉”,于是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吹海绵,发现小海绵被风吹走,感知海绵轻的特性。走着走着,小海绵发现了全身是小洞洞的纸箱子,想要到箱子里去玩,孩子们又积极的想办法帮助海绵进入纸箱子,幼儿丙:“海绵变得小小的,就可以进去了”,从而知道小海绵因为软而可以变形的特点。最后,孩子和小海绵在水盆里面跳舞,发现小海绵跳不动了,因为它吸了很多的水,知道小海绵可以吸水。

幼教《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可见《规程》充分揭示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幼儿的游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传统游戏中的民间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创造性游戏中的结构游戏、区域游戏等,无论何种游戏,都会对幼儿的身心、情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科学活动《小海绵旅行记》开展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十分感兴趣,活动氛围轻松愉悦但又井然有序,孩子们通过几个小实验、小游戏充分了解海绵的基本特性,这正体现我们小班研究的子课题游戏和科学活动有效的整合。活动开始,我以小海绵讲故事的情景导入,吸引住了幼儿,让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以游戏探索的形式,让幼儿自主探索,并得出结论。第二个环节继续以游戏整合的形式,让幼儿自主探索海绵能不能进入纸箱?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海绵的又一个特性,真正的实现了寓教于乐,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让在操作中很愉快的接收新的知识。接着,我们充分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自主探索海绵跳不动的原因,幼儿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最后我请幼儿拧一拧海绵,看一看是不是吸满了水,既巩固了这一环节的知识点,又巩固了上一环节海绵软软的会变形的特点。最后,我带领幼儿强调了一遍海绵的特性,和生活经验整合,让孩子出去找找海绵的好朋友,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实践证明,幼儿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发展了自我找到快乐同时在游戏中体验各种情感。游戏是孩子们生活、成长、发展的重要伙伴。

三、在科学活动中增加音乐,让幼儿“乐”在其中。

镜头三: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喜欢吃饼干的时候泡水或者牛奶,孩子对此乐此不疲。于是我设计了科学活动《饼干变魔术》,意在和孩子一起观察、探讨饼干泡牛奶后的变化,并且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启发孩子学习用感官去感知、体验每一个事物。活动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认真观察了饼干的特点,比如形状各不相同、表面粗糙、硬硬的,然后动手实验、观察饼干泡在水里的现象。通过实验得出,饼干泡过水以后是会有变化的,泡得时间短,饼干硬硬的,泡得时间长,饼干就会变得软软的甚至完全融化。整节活动如我预期一样,孩子们对此挺有兴趣,乐于动手操作实验,但在讲述自己试验结果的时候有些紧张,说不清楚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进行活动反思是否可以让科学活动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将科学活动与音乐游戏教学自然地相互渗透,让生动活泼的音乐游戏为幼儿地科学探索赢得愉悦的氛围和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获得美的享受。于是我找到了一首儿歌《棉花糖》,歌词如下:棉花糖,棉花糖,我是一颗棉花糖,变变变,变变变,变成小兔来。这首歌曲中的棉花糖会变魔术,和本次科学活动观察泡水后的饼干的变化相仿,两者相得益彰。所以,我在设计理念和活动过程中做了调整,并在其他班进行了试课,得到了预期的效果。以歌曲表演《棉花糖》为活动的开始,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跳,以此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以“棉花糖会变魔术,我们的饼干也会变魔术呢”顺利引出科学活动主题,接着和幼儿共同探讨研究泡水后饼干的变化。在整个活动的最后,再以音乐创编《我是小饼干》:小饼干,小饼干,我是一块小饼干,变变变,变变变,变得短短的(软软的),做到首尾呼应,并且升华了整个科学活动的主题,使科学活动和音乐游戏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进行科学探索。

以上的案例真实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以后越来越多的事实也会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充分了解游戏与科学活动的巧妙结合所带给我和孩子的精彩。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以游戏作为开展科学活动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俊   《幼儿园科学教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陈帼眉 《幼儿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李季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