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陶冶情操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2日



今天,园长带领全体老师学习了李勤老师刊登在惠山教育上的一篇文章《成长:生命最美的姿态》。读书、思考、研究促成了李老师的专业成长,也成就了李老师。其中“如果说锻炼时让人的身体有氧;那么读书,又是最好的 心灵瑜伽。”这句话使我深受感触:

最早理解的读书就是在学校里学习、听课、做作业,因为那时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只有一个奋斗目标,考上理想的学校,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后来,随着工作经历的增长,我经历了被迫阅读、主动阅读、边阅渎边反思、边反思边提炼总结四个过程,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和价值,在阅读中,我也一路成长起来。

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发展内需,不断促进素质的提升。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总是被这样一种情况所困扰:自己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忙忙碌碌地干了工作,可等到学期末该交总结或进行论文评选时,却总结不出什么东西,拿不出成果来。听专家讲座,看相关教育方面的书籍时,发现他们说的我们也都曾经做过,却形成不了自己的理论。我想,这种情形的出现,跟我们理论知识的匮乏、文学素养的欠缺有很大的关系。而想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

说实话,有时候读书是一项苦差事,它要的是坚持,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毅力。一开始时,我也是想不起读书,一拿起书本就犯困,看也心不在焉,这样读书非常痛苦。但是看看周围的人都通过读书,不断提高自己,我也别无选择,只有坚持。开始,我只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渐渐养成了读书习惯,将读书列为自己的必修课,使它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慢慢地,我又意识到读书是自己发展的内在需求,就开始博览群书。从苏霍姆林斯基那儿我重新感悟了对学生应有的理解、尊重;从《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长那里明确了创新的真正含义,并为他的创意惊叹,为他的宽容喝彩;从瑞吉欧的方案教学中学到了课程的新理念,并被他们那浓浓的艺术氛围所感染。我的知识经验更加丰富了,不仅掌握了许多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还学会了许多生活的技能、技巧;不仅学会了如何生活,更学会了如何做人。书的魅力深入我的头脑,书香浸润了我的心房,“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提高了我的整体素质,提升了我的内涵修养。

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举,逐步促进工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阅读《细节决定成败》,我体验到了关注细节的重要与必要,理解了“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的内涵,领悟到了“海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的境界。它促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精细化,让我们更加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和积淀。

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结合,丰富人生内涵

读书时间长了,肯定会有感受,有感受就想写下来,记录心中所想所思,点滴体验。我由一开始的摘抄好词佳句,到后来的只言片语,再到现在自己的空间里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输出自己的思考。是读书让我养成了写作的好习惯。写作是让读书与思考接受考验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个考验过程,读书才是有用的,思考才是成熟的。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准确。”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上一位知心的朋友。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读书的过程就是感受美的历程,就像培根说过的那样:“读书足以冶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我要不停地在书里游走,感受思想之深,享受文字之美,不断实现自身的价值。

假期,是老师调整放松的日子,忙碌了一个学期的我们多么希望能让自己的心灵放个假,随着自己的心情去旅行。读了李勤老师的文章,于是,在离开校园的日子里,我找到了一种最放松的方式,找到了一种最美的姿态,那就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