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沙拣金,教海觅珠 -----浅议幼儿园体育有效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6日

披沙拣金,教海觅珠

-----浅议幼儿园体育有效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幼儿园指导纲要》对体育活动提出以下要求: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等。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价值趋向。文章主要针对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结合我园“开放性体育活动研究”课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体育教学实行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辟了体育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价值  偏差  有效性  教学策略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当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过去我们总是把体育独立来看待,独立去研究,就有“坐井而观天”之弊,因而束缚了我们的头脑,制约了我们的双手。幼儿园体育活动遵循《幼儿园指导纲要》: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等等。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纲要》的要求和目标呢?我们应该考虑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价值吗?教学目标合理吗?过程合理吗?相关的教学技术科学吗?这其实就是一个体育教学是否有效的问题。要使体育教学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人的需要,我们就必须正视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开辟体育教学的新途径。

    一、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目前的体育教学活动,无论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还是教育观念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从其实质来看反映了创设者在教育价值与观念方面的偏离。

1.内容确立与器械的选择的偏离

体育活动的内容成为器械选择的依据,而器械的选择往往牵制体育活动内容的有效展现,如果两者的关系没有正确的处理好,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1)与内容不相干的无关器械多。一堂教学活动中,为展现活动氛围的热闹,或是刻意追求场景的创设,陈列过多的与内容无关的,不必要的活动器械,如热身活动一种器械,渲染气氛一种器械,活动练习、游戏比赛又有器械的变化,所有的器械没有更多的利用价值,既占用了幼儿活动的有效空间,成为幼儿活动的障碍,又分散了孩子活动中的有效关注,产生过多无效行为,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2)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导致活动器械与活动内容牵强化。在现在的体育活动中间,出现这样的误区,大家认为一堂精品体育课主要在于其独特的体育器械,于是老师煞费苦心的挖掘各种不常见的,甚至是另类的东西来充当体育活动的器械,然后根据其特性设计活动内容,这样的联系过于牵强,没有考虑体育器械本身的发展价值、教育价值,造成资源浪费。

(3)体育器械的选择与幼儿动作发展要求不相符,这就制约了活动内容的展开,造成体育活动理论结论与实际效果的不吻合。教师根据内容所选择的体育器械,一方面可能是幼儿通过操作很难达到活动预设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提供的器械没有满足孩子活动的要求,很容易就让幼儿获得成功,没有潜在发展价值,也就是不能赋予孩子挑战的可能,影响孩子活动欲望的激发,材料没有为内容的呈现所服务,使孩子对活动失去兴趣,影响活动效果。

2.目标制定与内容实施的偏离

(1)概念的混淆,容易造成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目标削弱化。体育活动不是体育技能学习、掌握的泛化,而我们教师往往将体育活动的概念等同于体育技能学习的概念,忽略了在体育活动中对孩子情感、态度、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在活动的设计中,虽然在活动目标里会体现这一方面的要求,但实施过程并没有此类目标的具体体现,或是设计的环节并不能很好的体现此类目标。孩子的活动往往比较机械化、训练化,活动缺乏趣味性,未能体现出主动、快乐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2)目标定位不明确,影响实际操作。很多体育活动是依靠体育器械来完成的,由于体育器械本身操作的可变性,教师对目标的定位往往就会受到其牵制和左右,容易在一堂活动中将其所有的操作形式一一展现,导致目标过多,杂乱,体现不出重点、难点,使活动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如玩滚筒,教师又想让幼儿练习钻,又觉得可以锻炼平衡能力,还可以提高攀爬的技能等等如此众多,抓不住活动的中心,给活动的组织造成困难,直接影响到活动的评价,导致整个活动出现偏差。

3.教师指导观念存在偏差

(1)教师的过多顾虑,影响孩子的活动。体育活动中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教师在活动中往往过于谨慎,顾虑重重,认为孩子的很多预设动作之外的行为都是有隐患的,不安全的,总是在幼儿将一些有难度的动作发生之前被否定和制止,不仅从心灵上打击了孩子的创造积极性,使孩子不敢挑战自我,而且让体育活动总是处于一种过度压抑的状态,得不到正确地、健康地发展和提升。

(2)幼儿主体地位的暂时性缺失。为了保证活动的井然有序,也处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一般体育活动的场地布置都由老师亲自完成,幼儿成为旁观者,或者是幼儿完全听老师的口令指挥来完成场地布置,教师与幼儿成为施令者和受令者的关系,从表面上看幼儿仍旧活跃在活动当中,但其实他们并没有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兴趣自豪来完成活动,背离了“幼儿为主体”的活动原则。

二、实施课堂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洛社中心幼儿园结合“开放性体育活动研究”课题,对我园体育教学实行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关注体育活动的品质

体育活动的品质与其自身内容是否具有教育价值、发展价值息息相关,确立一堂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首当其冲必须先保证自然、有趣、健康、和谐的品质要求。

(1)注重体育活动的原生态,体现野趣。体育活动的原型来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这对我们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研究和发展是很好的启示。农村有着优于城市的野外自然环境,我们充分利用大自然,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充分的放开手脚,接受野外生存的挑战,不仅能使孩子得到身体机能的段炼,增强体质,更提高了孩子对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使孩子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这种来自大自然的训练带给孩子的是一种最真实、最直接的切身体验,也是农村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研究很有潜力的资源。

乡间田头到处是坑坑洼洼的田埂,大大小小的水沟,还有一些自然形成的小山坡、小土丘。田埂之上更是杂草丛生,选择这样的活动场所,对孩子们来讲是一种挑战。每人背一个小书包,放一两瓶水,整装待发之后,孩子们将涉足这“艰险之地”。对于第一次走田埂的孩子来说,难免有些担心,步履很小,身怕一不小心就掉进田里去了,一小段下来已紧张得满头是汗。平日里孩子们在幼儿园玩的游戏中,游戏的情景设置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一目了然,这让孩子们在游戏之前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而且所谓的山坡、水沟、小桥也都是假的,根本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危险。然而现在谁也不知道前面是否有水沟,田埂是宽还是窄,一切都要自己慢慢地行进,一步一步地探索,还真有可能掉进小水沟里。从山坡上滑下来或是飞奔下来,孩子们做着不同的尝试。运气好的话,遇到农田插秧,孩子们还可以从水田中踏过去,这里深一脚浅一脚更不好走,还可能有蚂蝗侵袭。在这样的活动当中,没有人想成为落后者,他们会互相鼓励,互帮互助,一起闯过去,这里体现了孩子们的一种合作精神。在这样的越野行动中,他们或跑或走或跳或跨,可以说是跋山涉水,摔倒了,跌跤了谁也没有喊疼,这些锻炼让孩子们变得更勇敢更坚强了。体育活动的品质便在原生态中得到提升。

这类活动挑战性较高,难度较大,运动密度较强,活动过程中要求幼儿有一种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信念和决心,需要孩子能根据实地情况的改变而灵活作出反应。

(2)充分有效利用活动器材,保证活动的品质。做到具体活动,具体分析,根据活动内容,从众多的体育器械中逐一把关、分析,综合考虑其在活动中的运用密度、运用便利性和发展性,也就必须选择最能达到教学目的,使幼儿能力得到最佳发展的体育器械。比如锻炼中班幼儿的平衡能力,平衡木是首选的活动器械,而同样能起到平衡木作用的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小椅子:小椅子的连续排列可以让孩子如履平地地在上面走,间隔摆放的小椅子则对孩子的平衡能力要求更高些,椅背朝下,走在窄窄的横杠上更需要平衡技巧,还要有一定的勇气。活动热身的椅子操和椅子瑜珈放松操更提高了器械的利用率。而且椅子便于孩子的随意搬弄和操作。实践告诉我们,活动器械的选择和挖掘并不在于你可以刻意的创新和制作上,在于你用智慧的角度去发现它、把握它,哪怕是一张小小的椅子,也能令一次简单的体育活动满堂生辉。

另外,体育器械它是多变的,老师要善于挖掘它、剖析它,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体育活动教学。如绳子,它不光可以玩跳绳游戏,还可以把它放到地上,变成田埂、小河、草地,可以发展跨、跳、走等技能;小竹梯不止可以用来攀爬,它还能架在胳膊下面当高跷踩。可以两两架起作成小山洞练习匍匐爬行等。同样的器械,不同的的玩法,大大丰富了体育活动的内容,给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2.关注体育活动目标的明确性

(1)明确合理的目标是体育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教师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意识,遵循根据目标定内容的原则,使内容的设计紧紧围绕目标而开展,不能盲目的从新内容、新器械的开发入手来设定目标,这样的目标不符合幼儿发展规律,背离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先拟订一个比较具体的目标,如大班发展跳跃的能力,老师们寻找到了民间游戏题材的“跳房子”游戏、纵条触物游戏“小海豚”、跨跳游戏“小荷塘”、布袋游戏等等,在目标的指引下老师对活动内容的选择具有了很强的针对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老师各展其能,研发出新的有价值的体育器械,后来成为我园特色活动的“小竹匾”、“小竹竿”、“皮筋”器械和游戏活动等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有效的目标便是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它是活动内容、形式开展的依据,也为体育器械身层挖掘提供依据。

(2)充分的课前准备,促进目标的有效实施。教师在每一个活动之前,首先要对孩子作好前测。必须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动作发展水平、交往能力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活动的主动程度等等,让能力强的孩子“吃得饱”,能力弱的孩子“吃得着”。教师在了解孩子情况的基础上,就会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什么环节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能力强的孩子应该给予更多的安全提示,能力弱的孩子则需要老师提供扶持和鼓励,再关注技能发展的同时注意孩子精神品质的培养。特别要说明的是,了解孩子的挑战能力时刻前准备相当重要的一项,掌握孩子可能在活动中出现的挑战行为,事先做好足够的安全准备,给予想象力强的幼儿特别的关注,减少在孩子自我挑战的过程中教师因过多的顾虑而遏止孩子行为的现象。

3.利用“图谱效应”,释放自主学习的空间能量

我们在活动中常常关注到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然而孩子对活动器械之间的互动往往被大家所忽略。这种互动关系关注的是如何体现孩子在活动之中的自主学习。对于体育活动来讲,活动场地布置也好,活动玩法也罢,孩子基本都是听从教师安排的,而在这里其实蕴藏着一个很大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量空间,那么如何释放这个空间的能量,从而更优化体育活动的过程呢?我们发现了“图谱效应”。

所谓图谱效应是指借助简易、抽象的符号让幼儿解读游戏玩法、游戏情景布置等活动要素,从而完成活动过程的一种有效学习形式。它需要幼儿依靠前经验记忆,把符号信息整合推敲,得出一个与图谱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并通过行为动作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是解放了老师,也是解放了孩子,教师不必反复交代孩子应该如何做,无须担心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而孩子们呢,他们会通过讨论交流,把抽象的符号演化为具体的场景或是行为。即孩子根据图谱布置场地,探索游戏玩法,完成游戏活动的过程。它促进了孩子去主动探索,认识活动器械在场景中的作用和位置,强化了孩子对活动器械的一种主观能动作用,进而自主学习游戏的玩法。因此它所产生的效应不仅仅是表面层次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效应,更重要的是它引导幼儿在符号指引下通过逻辑思维,有序的、立体地整理信息,如场地布置时,考虑器械摆放的先后、上下顺序,在游戏时先做什么动作,再做什么动作,而且是一种思维转换的效应,它给孩子们提供合作的机会,提供交流、商议来解决问题的平台,是一种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效应。

更主要的是这种效应涉及到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一个单一的活动所能赋予的能量,它让孩子在诸多的体育活动中都表现出了相当强的信息重组能力,对活动器械能动作用表现更强烈。孩子们很愿意自己来设计活动场景,可以自由选择体育器械,随意组合,但不是放任自流,有明确的目标,一定要能完成活动所规定的动作技能练习。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最合理的活动场景布置,在不断探索中对活动器械的合理布局与游戏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学习、演练中达到体能的锻炼,更能获得综合分析问题、全面思考解决问题的知识与信息。孩子对于这种脱离现成图谱束缚,形成自己的新图谱,完成自己对活动相对独立的设计和构思的活动过程是相当感兴趣的,体育活动的有效教学也在此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的拓展。由此可见,体育教学要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人的需要,把问题视为突破口,从而开辟体育教学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东华,冷小刚,《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论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沈柏梅等,《学前教育课程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4黄佩珍,《在运动中成长  在学习中提高》,《浦东教育丛书》,2007。

5吴穗,《幼儿园运动健康课程》,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6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