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力量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3日

【内容摘要】

陶行知先生认为,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满天下是他奉行的格言,他以博大的爱倾注在少年、儿童、学生的教育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向孩子发送爱的信息,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句赞许的话,一束信任的目光,乃至一个高兴的姿态,对孩子来说,他们感受到的是老师的信任、尊重和关心,是成功、愉悦的心理体验,是爱的温暖。

【关键词】幼儿   爱  教育

【正文】

爱,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字眼,地球上,因为有爱,才如此美,因为有爱,才如此感人,爱,不能缺少。陶行知先生认为,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满天下是他奉行的格言,他以博大的爱倾注在少年、儿童、学生的教育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他,是爱的奉献者,更是爱的传播者。陶行知用爱来关怀,用爱来教育,用爱来帮助。他建起了爱的丰碑,架起了爱的桥梁。陶老的爱的教育理念的确唤醒了广大教师的灵魂。爱的确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是教育的根本。对于教师来说,第一要素是。教师仅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能还不够,还得有爱心。爱具有神圣的品质,非凡的魅力,爱是催化剂,知识的传播借助爱的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心灵的塑造借助爱的感染会水到渠成。是教师和孩子之间无形的情感纽带,没有爱就没有心灵相通,没有情感融洽。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向孩子发送爱的信息,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句赞许的话,一束信任的目光,乃至一个高兴的姿态,对孩子来说,他们感受到的是老师的信任、尊重和关心,是成功、愉悦的心理体验,是爱的温暖。说爱容易,但真正要付出行动,爱到真爱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到底蕴涵了什么?到底该如何来爱呢?结合陶老的思想和工作实践,我想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是心灵沟通的渠道

 常言道情到深处自感人只要爱的智慧、爱的理解、爱得迫近、就能让孩子感动。教师爱孩子就应该爱每一个孩子,爱孩子不能偏心,更不可偏爱,如同太阳使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沐浴着同样的光辉一样,教师也应该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正如陈鹤琴先生说的那样:一个满面笑容的教师大家都会喜欢。孩子是最有感情的,你态度和蔼可亲,笑嘻嘻地对待他们,他们也会笑嘻嘻地对待你。态度和蔼,开口常笑,使孩子得到温暖,感到亲切,他们就会接近你。事实的确是这样。回首开天辟地的托班,使我有了更深的感受:那时,面对的是一群奶乳未干,刚刚蹒跚走步的孩子,他们依恋心强,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弱。开学时,幼儿整天用来抵抗你。望着这些悲痛欲绝的孩子,我们真是又怜又无奈。但不管怎样,我们总是微笑地与他们相处,常常是左抱一个,右抱一个,嘴里哄着一大群。一个人就象个滑稽小丑一样唱着、手舞足蹈着,尽量让他们感到开心、快乐,使他们感受到妈妈的温暖,家的温馨。孩子入园来,我们亲切地抱上一会儿;用午餐了,常常是左右开工,喂上好几个,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吃饱。孩子的身体状况,孩子的出汗,穿衣的冷暖,我们都牵挂在心,认真询问,耐心处理。点点滴滴,凭着对幼儿的一颗爱心,工作中的一份耐心,很快孩子接纳了我们。幼儿园象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我说老师像妈妈------”“老师像妈妈,幼儿天真可爱的话儿中透露出对老师的爱。我叫你妈妈,好吗?这不真是爱的回报吗?微笑着爱每一个幼儿是最有魅力的,它是沟通教师与幼儿心灵之间的最自然、最便捷的渠道。

二、蕴涵着尊重

尊重孩子的个性,就意味着教师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幼儿的天性,善意地评估的幼儿个性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幼儿的发展充满信心,允许幼儿犯错误,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表现,发现孩子具有某方面的智能优势,要为他创造机会使这种优势智能得到最大化,对待弱势智能,要扬长避短,从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有的幼儿有号召力,责任心强,让他们担任小组长;有的幼儿性格开朗,让他们多带领大家念儿歌,唱唱歌,感受小歌手的乐趣;有的幼儿劳动积极,教师可常常让他做些孩子乐意的事情,让他体验帮助关心别人的快乐感;有的幼儿善画画就让他们为环境布置多出力总之,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调动幼儿的内在动力,触动、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其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这学期我们班进来一个新的男孩子,在开学的第一天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我不告诉你!当时我就感到这个小男孩挺傲的。于是,我平日里经常观察他,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可爱且有稚气的男孩,可能这只是他对 陌生人的一种防备的表现。我原谅了他的不敬,并开始喜欢他。由于我的友善,他也由敌对变为亲近,多么有趣的男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甚至有些是老师无法理解的,但是我认为作为教师就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蕴涵着宽容

面对犯了错误的幼儿,训责呵斥,固然也能把幼儿得规规矩矩,得服服帖帖,但往往治标不治本,甚至把幼儿推到对立面,拉开师幼之间的距离,个性倔强的幼儿还会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而宽容却能起到以柔克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其实,有时候幼儿犯了错误,大多数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谅解,这时教师对他施以宽容,无异于雪中送炭,使幼儿体会到教师的另一中,从而填补师生之间的感情空白,强化其改过图进的愿望。还记得作家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吗?魏巍在作品中深情地回忆他的老师蔡芸芝先生: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这一宽容而又充满爱心的笑,化解了师生之间的矛盾,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当时魏巍和他的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蔡芸芝老师用宽容和爱心对待学生,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又怎么会不热爱、依恋她?又怎么会不认真学习呢?当然,宽容决不是无原则的宠爱和放纵,宽容应该有度、得当、严爱相济,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宽严是辩证统一的。让宽容的爱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延续吧!

四、蕴涵着理解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要想走进童心,就必须用心去理解他们。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我总是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我时常在想: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带着这份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记忆中闪过这样一个片段:有个叫飞飞的男孩,有天中午就是哭闹着不愿喝汤,当我把她搂过来喂她喝汤时,它一挥手将碗碰翻了,整碗汤淋在了我新买的白裤子上。当时,怒火一下子涌了上来,真想大吼一声,但当我看到孩子泪汪汪的双眼时,我又平静了下来:不能吓着孩子,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我笑着对孩子说道:别哭别哭,老师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去帮老师拿条毛巾擦干净就好啦。晓晓一听,马上小跑着帮我拿来了毛巾,我一边擦一边对她说晓晓真能干呀,这么快就帮老师拿来了毛巾,谢谢你了!这时候,晓晓一听自己帮助了老师还受到了表扬,一下子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还小声说了句不用谢。看着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我又说,晓晓,老师不逼你喝汤,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喝汤吗?晓晓犹豫了一下才说我怕汤喝多了,睡觉的时候又尿床,妈妈又要骂我了。原来小家伙是在担心这个呢!我连忙说别担心,吴老师帮你少盛一点汤,睡觉之前再上次厕所,保证你不会尿床了。要是你还是尿床啊,就让妈妈批评吴老师,因为是吴老师要你喝汤的,好吗?晓晓听了这才放心地喝下了汤。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相互理解,老师和孩子之间就更需要理解。让我们的孩子在被理解中也学会理解别人,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五、爱蕴涵着赏识

一位名家说:人们往往因为一句鼓励的话而精神振奋,成就大业。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研究成果无不告诉我们:赏识与激励能使人由笨拙走向灵巧,由自卑走向自信,也能使人的心灵由灰暗走向光明。每个幼儿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当老师把赏识、赞美毫不吝啬地给孩子时,孩子内在潜能被激发出来,从而获得料想不到的成功。给孩子多一份赏识,多一份赞美,每当孩子胆怯地说:老师我不会时,我就会微笑着对他说:加油,只要再多练习一下,你就一定能学会了!每当孩子面对新的挑战裹足不前时,我就会用坚定的声音告诉他:孩子你是最棒的,老师相信你一定行!

俗话说得好:没有爱的教育如同一方没有水的池塘。爱是师德的灵魂,爱是生命的主旋律。面对一个个个性不同的孩子,只要我们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朝着这个目标,我将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儿童评价的误区及探索》   李白玉    早期教育       2002.04

2、《教育田野故事集》        陈明选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爱——师之魂》         顾良    秦州市海陵教育网 2009.3.12

4《爱的教育》            亚米契斯  新世界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