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社中心幼儿园:与风嬉戏的童年

作者:仇琴娣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春风和煦的四月天,洛社中心幼儿园的小四班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追风”之旅,开启了为期二周的与风对话的奇妙旅程。

操场上传来阵阵欢笑声,孩子正举着报纸在阳光下奔跑,他们时不时低头看看贴在肚子上的报纸,脸上洋溢着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老师,我的报纸贴在我的肚子上了!”“我的报纸没有掉!风在推着它!”通过这个游戏,他们直观理解了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捕捉风精灵”更是引发了孩子们的热情。每个孩子分到一个透明塑料袋,他们用各种方式挥动袋子试图“装风”。“看!我的袋子鼓起来了!”“风是白色的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他们还在大大的塑料袋尾部贴上彩纸,两两合作地奔跑中,大口袋鼓起来,彩带飘了起来,孩子们欢呼雀跃:“我们抓到风啦!”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风的存在,体验到了与自然互动的乐趣。

在“风的画笔”活动中,教师将长条透明胶带系在两树之间,孩子们把彩色纸条粘贴在上面。微风吹来,彩条翩翩起舞,构成动态的艺术装置。“红色的是火苗风!”“蓝色的是小河风!”孩子们为自己的作品赋予诗意的想象。通过观察彩条飘动方向和幅度,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风的力量,还培养了初步的科学观察能力。

在“会唱歌的风”活动中,孩子们用透明塑料杯、纽扣和彩绳制作简易风铃,挂在幼儿园的小树林里。每当清风吹过,叮叮当当的声响让孩子们雀跃不已。“我画了太阳和小鸟在杯子上,风来的时候它们好像在唱歌!”孩子们兴奋地说。这种多感官参与的体验方式,让抽象的自然现象变得可触可感。

洛幼小四班的“追风”活动生动诠释了“玩中学”的教育理念。当教育回归自然,当知识融入游戏,学习就变成了一场快乐的探险。在这里,风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孩子们可以对话、可以嬉戏的玩伴。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言:“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这片充满童趣的天地里,每一次与风的相遇,都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扇新窗口。


撰稿:仇琴娣  审核:顾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