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合幼儿美术教学的创新研究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1日

信息技术融合幼儿美术教学的创新研究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关键阶段。美术教学,是提升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学科。将交互式电子白板深入地应用于幼儿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培养幼儿主动性、提升师生互动性等优势,让幼儿深刻地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无限乐趣。因而,探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幼儿美术教学

(一)提升幼儿学习主动性

在我国,传统的儿童艺术教育大都采用教师绘画和儿童模拟的方式进行,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幼儿艺术课上运用互动电子白板,可以使学生主动参加探究等教学。另外,因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较高的趣味性,能够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美术学习主动性,改变传统幼儿美术课堂幼儿过于被动的问题。因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明显的提升主动性作用。例如,通过电子白板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孩子们对图画书的鲜艳色彩和生动形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当他们谈论和想像的同时,他们也会讲话并且很喜欢。然而,我们也常常会看到,有些孩子虽然具有很强的想象力,但是他们在绘画上的基本功却很薄弱,这给他们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当儿童逐渐丧失了对画画的浓厚兴趣后,怎样才能从画布中挣脱出来,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发展自己的艺术表达?怎样进行更为细致和深刻的绘画创作?因此,在此项目中,怎样合理地选取和进行有效的美术创作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让小朋友在各种游戏中,能让小朋友在幼儿的学习中,能把对画画的热爱变成一种艺术性的活动。让小朋友欣赏绘本,从插图里学到知识,用画刷在心里勾勒出一副美好的画面。绘画是以“绘本”为媒介,在受到儿童兴趣的图片、情节、主题等因素的作用下,利用想象力重新处理和重构脑海中的已有的老的体验,从而形成新的图像、情节和主题。直接支持是指教师在儿童绘画过程中运用辅助、替代、组合、拼贴等艺术方法,给予儿童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儿童自主学习;间接支持是指教师提供丰富有趣的想象环境,包括绘画环境的创造、绘本的选择、绘画评价的延伸等。

(二)增强幼儿学习互动性

儿童对环境的依赖性很高。儿童绘画行为受环境的直接影响,当儿童发现同龄人正在认真绘画时,也会自觉地投入绘画行为中,绘画的内容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会自觉地捕捉周围的元素,最大限度地融入绘画作品。在成人的眼中,幼儿的有意识的行为较少。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数据表明:幼儿的观察能力在3岁以后发展较为成熟,他们很愿意观察各种新奇的事物,好奇心强、兴趣点高,但由于专注度仍不够持久,很容易受到外在的刺激而改变。但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观察能力依然较强,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孩子这一特性,给他们提供宽松、适宜的环境,满足他们充分地观察与模仿、感知与行动的不同需求。在潜移默化中,能让儿童在绘本阅读里获得自我满足与自我成长。

(三)激发幼儿学习趣味性

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于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创设各种有趣的教学游戏时,在调动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学习欲望。比如,在部分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巧妙地利用白板探照灯的功能,将蚂蚁等美术作品覆盖后,当利用探照灯照亮蚂蚁的部分身体时,激发幼儿猜测美术作品的真相。对于这一学习活动,如果教师采用命令式的口吻去要求我们的孩子,那这样的学习就会变为被动,儿童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就会快速扼杀。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要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要盲目跟书,然后让学生去模仿,应该让孩子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探索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不断表扬和鼓励孩子提高自信心。

二、幼儿美术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融合信息技术提升幼儿学习美术兴趣

根据相关科学研究发现,受不同刺激方式的影响,人们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视觉刺激能够带来83%的理解深入程度,而听觉刺激能够带来11%的理解深入程度,而嗅觉刺激只能够带来1%的理解深入程度。同时,多种感官刺激能够带来更好的理解效果。因而,在幼儿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工具以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刺激,以达到提升幼儿美术课堂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在《我家真漂亮》课程教学中,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感官刺激效果,笔者积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通过与“家”有关的视频、图片、声音等多样化的媒体教学资源调动幼儿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刺激,营造出生动有趣的美术教学氛围,让幼儿们深刻地感受到“家”是如何漂亮的艺术感。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借助于与“家”有关的趣味性高的故事、优美的音乐,激发幼儿们对“家”艺术美的强烈探究欲望,引导幼儿们积极参与到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实现提升幼儿美术课堂学习兴趣的预期目标。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力争能够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刺激,以加深幼儿们对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深入程度,取得更好的美术教学效果。交互式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幼儿学习兴趣提升,能够大大地提升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二)融合信息技术充实幼儿美术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与所处的环境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肯定会受到学校信息化设备设施水平的限制,针对当前部分学校信息化设施不足的问题,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形式,能够促使老师在课前结合教学设计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以便于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进度轻松调用教学资源,节约老师板书时间,是当前幼儿教育需要关注的问题。由于老师所制作的“我家几口人”教学内容紧扣当今最热的“二胎”社会热点,能够激发幼儿较高的教学参与热情,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应该着力提升幼儿的表现力和感知力,夯实基础素养,即对于大脑、眼睛和手的平衡能力。幼儿涂鸦行为,在最起始阶段,往往源于幼儿的一种无意识行为,他们没有预设的目标,但就在涂鸦的过程中,幼儿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意识,但由于自身基础的限制,涂鸦成果本身,与幼儿的行为初衷是无法形成一致结果的,但教师应该意识到,涂鸦过程重于涂鸦结果,在涂鸦过程中,幼儿对涂鸦线条横向和纵向交叉点的控制会有所觉察,并且慢慢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事实上,这是幼儿能够区别线条方向性的重要特征,这就印证了幼儿的涂鸦活动,经过训练是能够清楚地区分线条的方向的。因此,幼儿的涂鸦能够促进他们的表现力和感知力水平,从而促使幼儿能够完成简单的规则图形绘制,经过一定时间的涂鸦训练之后,幼儿完全可以绘制出简单的“汽车”“房屋”等图案。

(三)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直观演示,降低幼儿美术理解难度

因幼儿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使得部分幼儿在学习美术课堂时对部分美术作品觉得过于抽象,理解难度相对较高。比如,在《水——我们的朋友》课程的“会变的水”教学内容中,幼儿们对水的变化难以理解。为了降低幼儿对“会变的水”内容理解难度,老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模仿“会变颜色的水”内容,直观地演示水的颜色所变化的过程。比如,利用图片对比的方式,让同学们直观地看到水颜色变化的前后颜色,或者利用视频方式让幼儿们直观地观察水颜色变化的完整过程,大大地降低了幼儿对美术知识的理解难度,培养了幼儿美术学习的自信心,感受到白板画板所带来的趣味性。

三、总结

诸多教学案例表明,相较于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而言,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拽、旋转、放大以及遮罩等方式,更为直观地展示了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降低美术作品的抽象性,大大地提升了美术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