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篮球
无锡市洛社中心幼儿园狄惠囡
年龄段:小班
观察时间:5月
观察地点:篮球场
事件特征:
健康- 动作发展 - 开始接触篮球,尝试简单的篮球动作,如滚球、扔球,身体协调性和手部力量初步发展。
社会- 人际交往 - 对同伴的篮球活动有一定关注,开始有简单的互动交流,主要以模仿和独自探索为主。
观察记录:
场景一:自由探索篮球
活动开始,老师将篮球放置在场地中央,小朋友们一拥而上。佑佑率先拿起一个篮球,双手抱住,然后用力将球扔向远处,球落地后弹了几下,他开心地跑去追球。旁边的熙熙看到后,学着佑佑的样子扔球,但力气较小,球只滚了一小段距离。这时,玥玥没有扔球,而是坐在地上,用手推着球向前滚动,眼睛一直盯着球的滚动方向。
场景二:模仿老师拍球
老师进行拍球示范,小朋友们围坐观看。示范结束后,老师鼓励大家尝试。晨晨站在原地,双手上下挥动,尝试拍球,可是球总是从她的手边溜走。然然则用一只手拍打篮球,球到处乱跑,他有些着急,但仍在努力尝试。小悦在拍球时不小心打到了自己的脚,她皱了皱眉头,不过很快又继续尝试。
场景三:互动交流初现
在自由活动过程中,昊昊捡到了一个球,他拿着球跑向正在努力拍球的佑佑,说:“我们一起玩吧。” 佑佑停止拍球,点头同意。昊昊将球扔给佑佑,佑佑接住后又扔回给昊昊,两人就这样简单地互相扔球,脸上都带着笑容。
观察分析:
1.动作发展方面
小班幼儿在初次接触篮球时,对篮球的操作方式多样但较为简单。扔球动作反映出他们已经开始尝试运用手臂力量,但力量控制和方向感较差,如熙熙扔球距离近,佑佑扔球缺乏准确性。滚球的玥玥则显示出对球的移动方式的初步探索。在拍球尝试中,大部分幼儿双手协调性不足,像然然无法连续拍球,小悦单手拍球,这是因为他们手部精细动作和身体协调性还在发展初期,对拍球动作的分解和配合掌握不够。
2.兴趣表现方面
从幼儿积极参与篮球活动,不断尝试各种动作,如小悦被球打到仍继续尝试,以及在互动时的愉快表情,如昊昊和佑佑互相扔球时的笑容,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对篮球活动充满好奇和兴趣,他们享受与篮球互动的过程,这种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后续篮球技能的培养。
3.人际交往方面
在活动中,幼儿之间开始出现简单的互动,如昊昊主动邀请佑佑一起玩球,表明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社交意识,愿意与同伴分享活动的乐趣。不过这种互动还比较基础,主要集中在模仿和简单的合作上,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教育支持策略:
1.个性化动作指导
针对幼儿不同的动作发展水平,教师应给予个性化指导。对于像佑佑这样扔球力量较大但缺乏准确性的幼儿,可以设置目标,如让他尝试将球扔进指定的小篮筐,锻炼其对力量和方向的控制。对于拍球困难的幼儿,如熙熙和玥玥,教师可以握住他们的小手,进行缓慢的拍球示范,让幼儿感受正确的拍球节奏和手部动作,然后逐渐放手,让他们独立尝试,逐步提高双手协调性。
2.游戏化篮球教学
设计适合小班幼儿的篮球游戏,如“滚球接力赛”,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幼儿依次将球滚向指定地点再返回,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或者开展 “亲子抛接球” 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增加亲子互动的同时,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熟悉篮球。通过游戏,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篮球基本技能,提高他们对篮球活动的参与度。
3.社交引导与鼓励
在日常篮球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如“合作运球”,让幼儿两两一组,共同运球完成简单任务,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配合,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同时,对于主动与同伴互动的幼儿,如小辉,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树立榜样,激发其他幼儿积极参与社交互动的意愿。
给家长的建议:
1.家庭篮球氛围营造
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准备一个小型篮球和适合幼儿身高的篮球架或者篮球框,为孩子创造一个随时可以接触篮球的环境。例如,在客厅角落设置一个简单的篮球练习区域,让孩子可以自由地玩耍篮球,激发孩子对篮球的兴趣。
2.亲子篮球互动游戏
利用闲暇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篮球游戏。如“你抛我接” 游戏,家长和孩子保持一定距离,家长抛球,孩子接球,逐渐增加难度,如变换抛球高度和距离,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或者进行 “家庭篮球追逐赛”,家长和孩子一起运球,互相追逐,增加亲子间的乐趣,同时也让孩子在游戏中进一步熟悉篮球运动。
3.鼓励与耐心陪伴
在孩子进行篮球活动时,家长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耐心陪伴。当孩子取得进步,如能够连续拍球几次或者成功接住球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宝贝,你真棒!你拍球越来越好了,继续加油哦!” 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如总是接不住球或者拍不好球,家长要耐心鼓励,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如调整姿势、控制力度等,让孩子感受到支持,从而增强自信心,保持对篮球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