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在幼儿园——从语言现象看幼儿教育》
幼儿园小朋友在语言表达方面极具创造性和模仿性,他们对于网络上的热梗也是趋之若鹜。魔幻洗脑网络词“一元一串的钵钵鸡,真嘟假嘟、击毙你、我没K”等,在教学过程中脱口而出的网络爆梗,一直让我无法反驳和应对,在班级中甚至出现“人传人”现象。还有家长向我反馈,每天放学回家孩子总会嘟囔一些奇怪的话,不知道这些没有营养的语句从何而来,甚至质问教师在学校中的引导能力和教学方式。
不乏一些网络语能够表达当代人的发疯现象和当下社会现状。但是对于学前龄的幼儿来说,他们没有明辨网络热梗和烂梗的能力,一味放纵式任其模仿,只会使其偏离道德培养的正确航线。对于评价的脱口而出“太6了”,代替了色香俱全、垂涎欲滴;“栓Q”代替感激涕零;“芭比Q”代替功亏一篑…同时我也注意到很多在小学阶段正在学习书面表达的孩子,在作业中也用到网络热词来代替规范化表达,这是因为在当下网络热词已经充斥甚至笼罩了孩子的表达,当这些非规范化的情绪表达影响甚至占据了日常生活,这样的现象应该警醒,作为幼儿教师更应该警醒。因为幼儿期也是人掌握语言的最佳期,是学生成长的风向标。如果老师和家长不能分清利弊,加以干预矫正,网络烂梗会限制孩子们的语言表达,造成表达能力的匮乏。
突然掀起的一阵“恐龙扛狼扛狼扛,我没K”的热潮,人云亦云,一时间整个班级孩子都耳濡目染了。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便开始深入展开对孩子的热梗语言传播源头的探查。家长与幼儿的相处时间是非常多的,这会使得家长个人习惯以及语言交流方式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产生影响。现在目前幼儿园小朋友家长的年龄层中90后家长的比例正在增加,而不少90后家长本身也深受网络的熏陶,在家长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浏览外放下,孩子就会从中汲取到洗脑的热梗信息。于是我开展了一场家长会,通过家校合作的模式,积极沟通了解,共同构建良好语言环境。不仅仅是家长还有老师也应该注意在与幼儿交流时要多使用积极向上、简洁直接的语言,有意识的运用具有引导性的语言,避免一些带有强烈消极情绪的语言,更不能对孩子“爆粗口”、“骂脏话”,这些都是可能会被幼儿模仿的。在家长会的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想办法减少网络烂梗对孩子的影响。其中有家长反馈是不是应该取消孩子玩手机和平板的行为,断绝和互联网接触。其实对于互联网热梗,我认为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思想去看待这件事,语言本身就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变化的,一些网络热词还会评选进入词典。杜绝烂梗而一味而屏蔽孩子与互联网的接触过于极端,家长可以在孩子有明晰判断正确价值观之前有选择性的让孩子接触。而且不是所有的网络梗都是烂梗,我们要欢迎那些具有积极性,充满趣味,活泼,生动的热梗。例如,一首“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在小小的种子里中小小的花…”开始席卷互联网,《小小花园》锻炼了孩子们手指的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也紧跟网络热潮,在课堂上积极带领孩子们根据短片,以及我的教学指导,在花园的世界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音乐感、节奏感。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传递快乐和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对于已经影响孩子们的“恐龙扛狼扛狼扛,我没K”热潮,我对孩子们进行适当的解释,让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和使用网络热梗,同时也有了相应的教学应对措施。首先在课堂是我采取了积极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么唱出完整的歌,增强记忆力。其次并结合数学进行学习教育。“恐龙扛狼扛狼扛”这句话每个字分别重复了几次?哪些字重复的频率最高?这句话一共几个字?能说出和他对应字数的古诗嘛?“1、2、3...”孩子们开始拿出手指头开始积极统计字数,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一行白鹭上青天、清明时节雨纷纷...”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转移到数学和语文的学习当中。寓教于乐,将死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替换成让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学习,学习效率和教学成果都能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不断采取夸夸模式,给予孩子们正向的成就感,而不是通过斥责的态度去对待。
为有效淘汰烂梗,引导规范化表达。我开始转变了我的教学方式,开展幼儿我画你猜等小游戏的方式,来扩大幼儿的词汇储备量,还有一些“讲故事大比拼、角色模仿秀”等情景模拟形式,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营造宽松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以此来刺激他们的语言行为,以达到纠正表达并提高语言能力的效果。除此之外。我每周会开展主题活动,像“我的家乡”主题表达,我带来了惠山著名景点和美食,例如:惠山古镇、惠山油酥等,引导孩子们描述家乡的美食、景点等特征,再引导幼儿表达出自己喜不喜欢自己的家乡、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家乡等问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化学习后,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再加上家长的积极配合,网络烂梗远离孩子,孩子语言环境清澈明净。
同时我也进行反思,在目前对幼儿的教学当中,经常忽视能够合理化、有效化对每位孩子创造语言环境。过去采用的都是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习惯性的把一长段完整的自然语言拆分成细碎的小片段,只强调重点关键字词,认为这样更容易对简单的语言片段理解学习,但是这种教学却忽视了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和沟通。幼儿教师在语言的课堂上要做的是引导幼儿进行沟通表达,而不是在课堂上为了让幼儿理解而进行简短表达的“偷工减料”。同时,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要允许性的让幼儿在语言中进行创造,全面语言教育的语言环境就是将生活中的一切环境作为基础条件,让有效的语言学习连接幼儿生活经验,产生学习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我会更加重视师幼沟通,重新审视在教育方面的态度,找回教育初心,引导孩子正向进行语言表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务和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期也是人掌握语言的最佳期,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抓紧这个时期努力发展幼儿的语言,使他们在入小学前具备足够的语言能力,受益终身。成为幼师的那一刻便身负使命,立志于培养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教育好每一个纯真可爱的幼苗。幼师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某一天转身看时,走过的路在身后已经延长到很远的地方,当时的起点已经消失在路的尽头,而路上洒满的汗水已经把我们的教育之花浇灌得分外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