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爱护玩具》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3日

活动目标

●了解玩具损坏的原因。

●通过新旧玩具的对比,知道如何爱护玩具。

●产生对玩具的爱护之情。

活动准备

●各种损坏的玩具(必须是安全的)。如:破汽车、破茶杯。

●新玩具若干。

●小白兔玩具手偶。

●红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给幼儿提供各种损坏的旧玩具,让幼儿玩一玩知道玩具被损坏了就不能玩了。

——幼儿玩破损的玩具,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对这些玩具的态度。

——幼儿讨论: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好玩吗?为什么?它是怎么被损坏的?

——小结:这些玩具有的是小朋友不懂谦让,互相争抢弄坏的;有的是不轻拿轻放摔坏的。

●幼儿玩新玩具,初步萌发爱护玩具的意识。

——教师:

①你玩的是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玩的?

②你喜欢这个玩具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怎样玩玩具,玩具不易损坏?知道做个爱护玩具的好孩子。

——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玩呢?新玩具我们怎么玩?旧玩具我们怎么玩?

——教师: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玩具轮到你玩怎么办?

●情境表演“难过的小白兔”,巩固幼儿爱护玩具的行为。

——教师边操作手偶边讲情节,看完表演后教师提问:

(1)小白兔为什么哭?

(2)小白兔耳朵掉下来,他感到怎样?

(3)你想对小白兔说什么?

●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是爱护玩具的小朋友?请你给爱护玩具的小朋友送上一面红旗。

●幼儿活动:玩玩具。

——活动中教师边观察边提醒幼儿爱护玩具,鼓励幼儿做爱护玩具的好孩子。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布置“我喜爱的玩具”活动角,请小朋友从家里带一些好玩的玩具到幼儿园来,与同伴共同分享玩具,并逐步形成爱护玩具的良好行为习惯。

●日常活动:在组织幼儿玩各种材料的玩具时,提醒幼儿及时捡起掉在地上的玩具,不争抢玩具、不扔玩具等,养成爱护玩具的好习惯。

●家园共育:家长在家中也要教育幼儿爱护玩具。

活动反思:为了培养幼儿有一个良好的“玩完玩具要收拾”的好习惯,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幼儿通过布娃娃的哭和笑,很容易的理解了不整理玩具的习惯不好,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了玩完玩具或者是活动结束后应该收拾整理好。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及时地提醒幼儿培养这一好习惯。活动开始,教师利用一个娃娃的哭声,一下子抓住了幼儿注意力,使幼儿很快的投入活动中。然后通过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使幼儿渐渐明白了,布娃娃的哭是我们的不良习惯引起的,大大调动了幼儿游戏的心理,为幼儿主动地参与活动奠定了一定的良好基础。第二环节的游戏形式和我们本次远程培训活动中《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有相同的效果。最后的讨论使幼儿明白了玩完玩具要放回原处。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能够主动的参与活动。不足之处是,最后的讨论不够深刻,不够具体,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能够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