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乡土材料 盘活日常教学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5日

玩转乡土材料 盘活日常教学
洛社中心幼儿园  薛波英
【内容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我园地处农村,周围蕴藏着大自然丰富的天然资源,其魅力吸引着每一双好奇的眼睛,不可否认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本文从三个方面逐一阐述如何利用乡土材料成为我们的“活”教材?一、让乡土材料更具有可操作性发挥更大的游戏潜能;二、让乡土材料融于一日生活,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欲望;三、回归自然,让乡土材料变成“活”的游戏情境。
【关键词】乡土材料、“活”教材、互动、探索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众所周知,幼儿每天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而我园地处农村,周围蕴藏着大自然丰富的天然资源,其魅力吸引着每一双好奇的眼睛,不可否认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的确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有趣的活动场所,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我们尽力去挖掘大自然所赋予的这一优势,摆脱课堂和书本的限制,根据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本园的自身条件,贯彻“新纲要”精神,使活动源于幼儿的需要,产生于幼儿的兴趣,在幼儿主动、积极、有效的探究中发展,在教师的关怀、支持、引导中深入,总之我们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巧妙运用乡土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那如何才能有效发挥乡土材料的价值,让乡土材料成为“活”教材呢?以下是我们实践中的一点小小的想法。
一、让乡土材料更具有可操作性发挥更大的游戏潜能
材料提供是前提是可操作性,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材料,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生活化的材料既受幼儿喜欢又能满足幼儿的操作需要,我园近年来重点研究了区角材料的投放,同时要求投放的材料不仅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而且便于操作。我园“自然材料活利用”的活动启迪了我们教师的智慧,老师们与现代生活接轨,把体现农村气息的休闲娱乐场所、各种特色的店面引进了幼儿的区角里,如好滋味蛋糕、鲜花店、美食一条街、宠物会馆、DIY手工坊等等,这些店面的创设,教师们精心投放了大量的乡土材料,让区角活动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分挖掘了幼儿的表现潜能。我们首先观摩了大三班的区角活动展示,印象特别深刻,简直是生活的再现:大三班的DIY手工坊,汇集了农村最聚有特色的稻草,麦秆,经过处理后的干花、干树叶,只见有的孩子在利用稻草编制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储物篮,利用稻草和麦秆的结合编织了稻草人。还有的孩子利用干花制作了自己喜欢的发箍和手环,当漂亮的发箍戴在头上、美丽的手环戴在手上时,其他的孩子都忍不住发出了惊叹:“好漂亮啊!我也想做一个!”于是手工坊的“店主”马上说:“你们也想做,对吧,不过我的小店时小本经营,需要付费哦!”于是手工坊立马迎来了好几位小客人,大家纷纷坐下来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收银台的生意一下子热乎起来,只听前台不断地在说:“收你10元,储物篮7元,找你3元,请你拿好,慢走啊,欢迎下次光临”一连串的话语,让孩子们乐在其中。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些手工坊的孩子们看到观摩的老师,有的主动邀请老师们观看他们制作的精美手工呢!在这次的区角观摩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只有提供丰富的材料,才能为每个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乡土材料的充分利用,使幼儿的活动更富有地方特色。另外我们在材料投放上,注重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如在认知区,展示的种子分成常见的和不常见的两种,还让幼儿给水果蔬菜分类;在美工区,提供半成品的材料让能力稍弱的幼儿进行制作,我们还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与他人合作一起完成作品,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通过提供丰富的乡土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自主选择、制作的权利,幼儿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真正用“活”了材料,发挥了潜能,让材料成为不断发展的动力。
二、让乡土材料融于一日生活,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陶行知先生极其重视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幼儿是在教师为其提供的活动学习环境中,通过自身与环境的接触,自由探索,动手动脑,调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使幼儿在与同伴、环境、教师的相互作用中,汲取经验,获取知识,得到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每个幼儿都有探索的欲望以及动手操作的渴求,怎样才能激起幼儿探索的欲望呢?我们根据农村幼儿园的特点,我们在教室的自然角和其他区域中设置了“我喜欢的自然物”小展台,只见展台上摆放着幼儿熟悉的芦花、树叶、干的丝瓜瓤、树枝、狗尾巴草水葫芦等自然材料,使幼儿随时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挑选材料进行创作活动,当幼儿看到熟悉的材料,就如同遇到了久违的朋友,变得异常的轻松自如,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例如:孩子们看到狗尾巴草,就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有的孩子会把狗尾巴草当游戏棒,进行拼搭,有的孩子会用丝瓜瓤当中雕空了做花瓶、做鸟窝等等,用芦花制作自己喜欢的粘贴画,通过这些有趣的自制玩具和作品,让幼儿不仅体验到了探索和制作的快乐。另外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我们还投放了大量的草屯、草笼、草绳等等乡土材料,这些材料是农村幼儿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孩子们会在与这些材料的互动、交互作用下,进行钻、爬、跳跃、滚等等多种探索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实践发现,这些乡土材料跟现成购置的体育器材相比,更具有它独特的使用价值。
三、回归自然,让乡土材料变成“活”的游戏情境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每个幼儿都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农村的自然资源丰富,到处都是游戏材料,采来的野花、树叶,捉来的蟋蟀以及满地的泥巴、石子、沙子都是幼儿所喜欢又是熟悉的材料、而这些纯朴、自然的材料又为幼儿的想象与创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在美工区幼儿会变戏法似的把树皮、麦杆等粘贴成一幅幅富有童趣和创意的小作品;在科学区幼儿潜心钻研,制作蛋壳尝试玩沉与浮的游戏;在音乐区幼儿用葫芦制作打击乐器,敲打出美妙的声音。
在我们农村的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中,沙子是农村孩子最喜欢玩的一种材料,记得有一次,我在户外活动中带孩子去室外的玩沙池进行玩沙,孩子们看到这么大的一块玩沙池,就围着我,你一句,我一句地说:“我也想玩沙”。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玩沙的情景,忽然让我觉得小小的沙子居然能吸引这么多的孩子,说明了材料对游戏的重要性。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在这里,幼儿们能自由自在,轻松活泼,不受任何的拘束地进行玩沙游戏,其主动性 、积极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当我静静地看到孩子们有的在堆沙、有的在挖沙、有的把沙池掏空后再预埋事先准备好的PVC粗管。不一会儿,“动物园”、“游乐场”、“神秘的城堡”等等在幼儿的手中勾画出来了,看到幼儿看着自己的作品欢呼着,互相欣赏着,不停地夸着自己的作品,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时!我不禁感叹,看来沙子这一乡土材料真的成了“活”教材!孩子们是这样的喜欢,在玩沙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通过互相协商,他们不仅获得了创作的乐趣,而且也体验到了和同伴一起分享的快乐!
大自然是农村幼儿的欢乐之源,我们走进自然,挖掘身边的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积极引导幼儿开展游戏,为农村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丰富的乡土材料成为我园的“活”教材,让我园更具有农村特色,充满了活力,启迪了新的希望,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培养了健康活泼、勇敢自信的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玩转乡土材料, 盘活日常教学,乡土材料更大意义展现了它们的魅力以及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