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最长情的告白》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0日

陪伴,最长情的告白

——读《为什么孩子这么难教》有感

现在有很多孩子,在外人眼中是个乖乖女,学习自觉、表现良好、对人有礼貌、孝敬老家长辈,不属于《为什么孩子这么难教》中的五类麻烦孩子。但作为家长,深深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脆弱、不为他人着想等通病,常常让家长无可奈何、手足无措,甚至气急败坏、怒不可遏,这时的我用孩子的话说就是“像母老虎一样狰狞”,这时的教育效果肯定是0。直到看了这本《为什么孩子这么难教》:孩子是我们做父母的影子,更是我们做父母的镜子;同样,学生是我们做老师的影子,也是我们做老师的镜子。当我们抱怨“孩子难教、教育苍白无力”时,应反思的是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人,我们教孩子的方式对了吗?

《为什么孩子这么难教——心理学家教你养育五类问题儿童》这本书被评为美国最好的养育孩子的图书之一,作者斯坦利·I·格林斯潘是美国当代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领军人物。作为临床教授、医学博士,他不仅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文学功底,同时有着数十年丰富的临床儿童咨询与治疗经验。因此,他可以将科学的道理说得如此通俗易懂、文采飞扬。

作者告诉我们,孩子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各自的目标,这些目标反过来又与天性和养育相关联。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一把“特殊”的钥匙。如何找到这把钥匙,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是为人父母需要学习和了解的。在书中,我就找到了不少“钥匙”:

钥匙一:了解孩子,鼓励孩子。一个孩子不够好、不够优秀、没有完全发挥他的潜能,其实是我们做父母的没有理解、了解孩子。我们做父母的常常没有与孩子一起针对他独特的物质而努力,同时支持鼓励他从一个情绪发展阶段向另一个情绪发展阶段过渡时的每一点进步。

也许不少家长要反驳我:我自己的孩子会不了解吗?而事实确实如此。记得有一个悲剧的报道:十几岁的儿子把唠叨的母亲杀害,记者采访他时,这个孩子一脸漠然,没有一丝悲伤的说“母亲不爱他,不了解他,从不知道他内心想什么、需要什么。”这虽是极端的例子,但我们常常可听到不少家长抱怨,他的孩子在家里怎样无法无天。那么就让我们做个有心人,了解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既要了解孩子的身体,也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和心理,这样我们才知道如何与孩子更好地互动,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孩子。找到他的独特物质,每个孩子一定有他的独特物质的,支持他、鼓励他、激励他,你也可能会成为韩寒、丁俊辉一样的父母。作为老师,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因材施教是必须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钥匙二:有时,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不要总想做得“最好”。父母面对第一项的挑战,就是挤出足够的时间与孩子和配偶一起,既能进行感情上的互动,满足孩子的需要,同时又能支撑起家庭的收支,还要保证足够的睡眠!

这一点真正是说到我们中国父母的痛处,我们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幼儿园、小学阶段不觉得,到了初中、高中,每天起早摸黑,最需要睡眠的时段睡眠不足,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父母忙于事业打拼。如高山一样的作业练习,没完没了的周查、月考,每次考试后的红榜压迫着孩子喘不过气来,这些就为了人生的大考——高考。虽然高考弊端很多,但对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干部、百姓的孩子,高考依然是最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就只有牺牲孩子了。今年高考期间有一网络最红条幅:考过高富帅、赢过官二代。为了让孩子成为最好,不惜花血本给孩子买昂贵的乐器、买各种装备,送孩子去这样那样的培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钥匙三:真正的呵护,与金钱、礼物、书或昂贵的学费都无关。真正的呵护,其内涵更多涉及的是人类的共性,是你在孩子身边持续不断地支持与同情。你的陪伴,不仅仅是为人父母的核心,而且也是所有父母之道的基石。“持续”,不仅仅是周末,也不仅仅是每周两个晚上,而是每一天,当然偶尔会有例外。

是的,爱孩子就陪伴孩子。真正的呵护,是你在孩子身边持续不断地支持与帮助。我们总说忙总说没时间,还有什么比孩子的成长更重要的事?作为父母,别再以赚钱养家为借口,别再以工作繁忙脱不开身为借口,别再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为借口,少打麻将,告别不必要的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多留点时间给孩子,一起阅读、锻炼、游戏、旅游……因为孩子任何时段的成长都需要父母。

作为老师,除了课堂上,课间、课后肯花时间与学生一起玩耍、游戏、与孩子一起经历活动的老师是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不然,为什么孩子最喜欢、最尊敬班主任,就是因为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的时间最多。

钥匙四:提供支持与呵护,同时也提供界限与纪律。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两者并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这一点很重要。过度的支持与呵护,一味的赏识表扬,容易造成溺爱,宠坏孩子;过度严格的纪律与要求,则会束缚孩子,使孩子畏首畏尾,失去创造性。

是的,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教育孩子都要制定规则,奖罚分明,言出必行,说到做到。父母 和老师对孩子积极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增加自信心,不断地完善自己,身上散发着快乐与阳光。但溺爱和过度的赞赏对孩子成长不利,无原则的打骂也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伤痛,人成长的过程中,少不了挫折和失意,如果家长和老师一味地去表扬和鼓励,孩子可能会无法面对失败,抗挫折能力低。鼓励与表扬更适合于孩子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的养成,如孩子做了一件对他这个年龄来讲很超前、很有挑战性的事情,或者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的想法与处理问题的方式。对于行为规范与道德品行的教育,仅仅用鼓励和表扬收效更微,必要的时候动用批评与惩罚效果再好。如在公园里问为什么拾起垃圾扔进垃圾桶:外国小朋友回答:这里的公园多美!而中国小朋友回答:警察叔叔在旁边。新加坡的居住环境非常优美洁净,他们的方法就是罚款和鞭刑,随地乱扔垃圾至少罚款300新元,也就是1500多人民币;鞭刑就是脱开裤子用鞭子打屁股。我们中国人喜欢讲道理,惩罚措施不够,都知道环境保护重要,都喜欢洁净优美的环境,依然有不少人随手随地乱扔垃圾。

感谢格林斯潘,感谢《为什么孩子这么难教》,我会用这本书赐予的“钥匙”,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快乐幸福的母亲和老师,通过每天最简单最琐碎的经历,体味生活中的乐趣,体味孩子带给我的幸福,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