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材“漂流”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0日

育器材“漂流”记

年龄段:小班

观察地点:教室

事件特征:

社会——人际交往——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

社会——人际交往——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语言——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能回应

语言——倾听与表达——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愿意与他人讨论,敢在众人面前讲话

语言——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

观察记录:

器材漂流的游戏开始了,那怎么玩呢?孩子们进行的激烈的讨论。

潼潼:学校里的体育器材太多了,我都想带回家玩!

一一:可是有的太大了,搬不动,没有办法带回家。

冯老师:没错,我们幼儿园的体育器材有很多,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轻,有的重,那么哪些体育器材适合带回家进行漂流活动呢?

潼潼:沙包。

琳琳:还有飞盘,篮球,我都喜欢!

一一:带回家的玩具要轻一点的,不然我可搬不动!

潼潼:还不能太大,不然我奶奶的电瓶车里放不下。

一一:是的,跳袋可以,积木不可以。

小远:而且还不能弄坏,不然下一个小朋友就不能玩了。

冯老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那谁能来总结一下,可以漂流的器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潼潼:要轻便、小巧的。

一一:数量要多的。


观察分析:

在高宽课程模式中,幼儿建构自己的知识世界。这意味着学习不仅仅是成人向幼儿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1、学习的自发性

器材漂流这一游戏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幼儿的发现为导向从而不断丰富与丰满的。在游戏中,幼儿完全是主动自愿的,是出自于幼儿内在的动机。游戏中的探索、发现与调整都是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教师跟随着幼儿的步伐进行游戏的建设。在前期讨论中可以看出,潼潼、琳琳等幼儿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学习的自发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2、学习的社会性

器材漂流是具有一定社会性的。之所以叫“漂流”,就代表着是群体的产物,是大家都可以“共享”的,并且它也确实有需要幼儿共同遵守的游戏模式与规则,是真实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在这个游戏中,幼儿需要与伙伴合作、交流、协商、互助、分享等等,人际交往的技能在不知不自觉中发展了起来,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讨论中,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想法,如潼潼和一一,有思维的碰撞,如何倾听并且尊重他人,是他们需要在游戏中不断学习的。

教育支持策略: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教师的不断支持,幼儿的游戏才能不断生发,深入。

1、环境支持:幼儿园有许多的体育器材,教师要准备好环境,帮助幼儿的游戏不断生深入。哪些器材可以漂流?漂流的器材归置在哪里?只有教师将这些问题和幼儿一起解决好,才能使器材漂流成为孩子们越来越日常化的游戏。

2、材料支持:幼儿具有差异性,他们在身材、能力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器材漂流需要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器材,如:为个子矮的幼儿准备轻便一些的器材;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有挑战性的器材等。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成为游戏的主人。

给家长的建议:

随着时代的进步,孩子的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将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日常游戏相结合也显得更加重要。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去漂流图书馆看一看到底如何“漂流”,有哪些规则?若要迁移到幼儿园的体育器械漂流中,又该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