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合一 乐动成长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3日

电教合一乐动成长

                         ----------浅谈多媒体教学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影响

张浩睿

摘要:在幼儿园工作教育中,音乐教育一直是在其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在活动中能够将图像、音频、视频相结合,使幼儿能全方位地感受教学中的知识点,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音乐教育、幼儿

 、多媒体技术的含义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处于活动的主导地位。多媒体教学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快地接收课程资源,并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课程示范和课件,强化教师之间合作意识,不但能够使教师互相合作,还能调动社会力量来挖掘教育资源来进行教学优化。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教师进行开放意识的更新,在传统课程中,教师通常只能强调课堂秩序,按照教学计划把活动内容传授给幼儿,课堂是机械化的,缺少活力。而多媒体技术改变了这一教育观念,让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让幼儿能够融入课堂,不仅在其中欣赏音乐,还能自主创造音乐。

(二)学习方法的创新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讲授音乐的节奏、快慢等知识点时会使幼儿觉得难以理解,内容难度很大或老师讲解非常乏味,调动不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媒体技术能够利用幼儿喜欢活动、善于模仿这些特点,把传统音乐教育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让幼儿认识到唱歌、弹琴等活动都是和课堂上所学的音乐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他们对学习音乐知识感到兴趣。比如说在进行《我不上你的当》这次活动的教学时,因为每一句歌词都不一样,幼儿在学习时就遇到了困难,长时间的歌词练习也让他们逐渐失去了兴趣,那次活动的教学效果就不甚理想。于是,我结合了多媒体手段,通过投影一些音乐互动小游戏以及和歌词相关的歌唱动画,以此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含义,果然,幼儿的积极性果然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

(三)教学环境的改造

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把这一特点变成学习音乐的优势。经过多媒体中的音响、拟声等教学设计,模仿课程歌词内容或旋律色彩,收集展示丰富的声音和音效,如大自然中的雨声,通过多媒体甚至可以比喻音乐中的雨的声音大小是“润物细无声”还是“雨点倾豆黍”。音乐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音乐中的描写内容都具象化,不仅是雨声,还有雷电声、动物的叫声等平时幼儿可以听到但在课堂上难以单用传统音乐教学教具呈现的声音。这些声音的运用可以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对音乐的情绪表达和色彩更好的运用。

 二、多媒体技术对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提高审美

    幼儿对声音是及其敏感的,他们对于世界上的各种声音抱有极大的好奇心,这是他们的天性,但是幼儿的思维又是具体形象的,尤其是对中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往往要让他们通过听音乐来获得老师所希望他们达到的教学目标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就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所以要抒发的情感,以此来达到老师的教学目的。例如,开展活动《粉刷匠》时,幼儿讲述关于粉刷匠的职业直接讲的话内容比较空洞,画图画又需要很多时间。因此,我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制作了相关PPT课件让幼儿在欣赏歌曲的同时,看到了动起来的粉刷匠,激起幼儿有意注意,从中感受粉刷匠这个职业,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歌曲内容儿童的情感是外露、敏感的,我们恰恰可以通过音乐与PPT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在各种旋律、节奏之中更够更加完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电教合一,律动创新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良好的肢体律动也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那些大型音乐会上看着演奏者的表演、指挥,与在家中听CD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在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一味地学歌词唱歌,往往还会伴随着适当的音乐游戏,这个时候,一个好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无论是PPT、收音机还是相关视频都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在韵律活动之中发现音乐的乐趣,它就像一个粘合剂,让音乐与律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在音乐活动中实施多媒体技术的方法与途径

(一)在观察中学习歌曲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观察与模仿,这一时期是幼儿道德与身体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做的更多是对其进行合理引导,给幼儿提供多媒体教具时,要注意提供数量丰富、适宜且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观察材料,让幼儿在自主观察中得到发展,通过观察PPT、视频中的歌词以及与其相关的图片,让幼儿自主想象,可进行创编歌词或是其他方面的联想。

   (二)在情境中探索乐趣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这一时期的孩子往往伴随着情绪作用大,易外露,不稳定,不能够坚持这样的特点,因此在活动前应预设有趣多变的情境,来激发他们的探究内驱力,如在教授歌曲《雨滴声》时,先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导入, 问幼儿:小朋友们有看过下雨时落下来的雨滴吗?雨滴的声音有趣极了,你们看,这就是雨滴落下来的样子。随着课件的开启,神奇的视觉效果立即引起了幼儿们的注意,他们都聚精会神观察着屏幕上雨滴的样子,我继续问他们:“这些动画让你们想象到了什么呢?”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回答“雨滴落下来很美,想在下雨天时真正观察雨滴”“想用手接住雨滴”“想把雨滴画出来听完他们有趣的回答我接着提问:“那光听着雨滴声,欣赏雨滴落下来的画面,你们觉得还可以加上什么让这个动画更加棒呢立刻就有孩子回答可以加上一些好听的音乐,还有的说可以加上一些欢快的歌,或是温柔的曲子,在他们的建议下,使用两段不同的音乐跟着动画一起播放,并不停设问这两段音乐的感觉一样吗,听着不同的音乐感受又是什么样的,引导着幼儿对音乐和乐曲进行着想象和体验,有了对雨滴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幼儿们都对课程内容充满积极,兴趣浓厚,很快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在镜头下提升自我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之中,往往只是一部分孩子的“表演”,只有少部分唱的较好,学的较快的孩子能够站起来或是在台上唱歌,其余的孩子只能够在台下充当小观众,我一开始上课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问题后来我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始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利用手机、数码相机经常纪录幼儿活动的点点滴滴,利用空余时间播放在电视机里与幼儿共同分享。分享他们的成功与快乐。并且指出哪些地方做得还不足的改进。这就是多媒体的另一个优势----镜头重播。在评价过后并且予以正面的引导及鼓励,让孩子们能够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同时,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当领头人的机会,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够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四)在亲子间获得快乐

家长资源一直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家园合作可以对幼儿音乐素质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将活动中拍摄下来的视频、照片等材料发送在家长群里,鼓励家长们平时在家和孩子们一起歌唱、表演,更可以把表演的视频发送在班级群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亲子间的愉快体验。这样既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又对当天学习的音乐知识进行了巩固。

多媒体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现代音乐教学发展的要求,也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必然。不仅能够改善音乐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更能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热情,丰富教学者的传播手段,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这种无形的力量中,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珍爱自己、关爱社会,关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