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数学在游戏中寻找

作者:仇琴娣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3日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幼儿学习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幼儿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思维特点,而采用重复灌输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学起数学来都感到枯燥与乏味,大大压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幼儿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使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而且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数学活动中应充分运用游戏这一手段,将数学知识和游戏巧妙结合,把游戏引入每一节课,以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提高幼儿学数学的兴趣与能力。

一、主题情境的创设,让幼儿想学数学

皮亚杰说:“数通过评选最佳营业员、顾客、业务员的形式激励幼儿,这样游戏很快就能顺利进行下去。例如: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娃娃家”游戏,请客人吃饭,分碗、分汤匙、分蛋糕、分水果等,发展了幼儿一一对应的概念。同时在娃娃家我们可以设置很多问题,如在娃娃家教师可向客人设置“这只小猫想出去玩,谁能告诉小猫从哪个门(娃娃家里有两个门)出去比较近?”于是幼儿尝试运用了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有的用跨步子、有的用笔、有的用绳子、有的用吸管、有用脚掌、有的用手掌等方法,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在后面的自由测量的过程中,我让幼儿学习用画图形和数量进行记录。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有一名幼儿发现了:“我用手掌量桌子的边,量了10下,他怎么才8下?” 我深知“概念不是直接教会的”。这时我就耐心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大胆游戏,并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得不一样多呢?”进一步地引导测量同样地方的幼儿将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原因。能力强的幼儿总结出:“大的手就量得少下,小的手就量得比较多下”“我的吸管比他的笔长”等。从而引导幼儿了解测量单位是怎么来的。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可能通过教师的“教”而使幼儿得到真正的内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环境让幼儿自己来建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准备的数学环境,在特定的情景中,让幼儿全身心地去发现、去建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蕴含特定教育价值的主题情景,使幼儿数知识的学习与幼儿有意义的活动背景紧紧地整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主题情景创设法。

1、生活化的情景

例:中班“学习6以内的数”。老师创设了一个“搬家”的生活化主题情景:老师告诉幼儿小兔要搬家,想请小朋友帮忙。幼儿热情高涨,当然都愿意帮忙。接着,老师提出要求,每次每个幼儿只能搬一样东西,同时每次要在手上套一个皮筋作标记(这是记录的一种方法)。幼儿高兴地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地搬运物品。搬完家,老师让幼儿数数皮筋、说说搬了几次,并让幼儿拿取相应数目的奖品“枫叶” 奖给自己,(第二巩固数的认识),让幼儿自己查查手上套的皮筋和胸口贴的枫叶是否一样多。接着,老师引导幼儿把搬来的物品整理成一排,让幼儿一起数一数有几个碗、几个盆、几张椅子、几把伞等等(第三次让幼儿巩固了6以内数的认识)。最后教师让幼儿把物品按序放进小兔家的6个柜,出示了相应的6以内的数卡,引导幼儿把数卡一一对应粘贴到6个柜上去。

“小兔搬家”这个游戏主题的情节发展与幼儿数认知学习的发展始终是整合成一体的,幼儿对数的感知学习始终建立在真实的亲身实践中。幼儿由数的感性经验逐步提升到抽象的数字,始终没有脱离现实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中,幼儿不是在“学数学”,而是亲身在内部架构了对数的真实认知。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主题情景数学活动中,幼儿不仅得到了数认知的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快乐、体验到了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愉悦情感,幼儿在认知、心理、情感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同步发展,整个数学活动也产生了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高效益。

2、虚拟化的情景

在更多的活动中,我们往往创设虚拟化的主题情景。例如“分类和巩固6以内的数”,老师就创设了一个花园宝宝做游戏的虚拟化主题情景。因为当时电视中正热播有关花园宝宝的电视,幼儿特别喜欢谈论花园宝宝,于是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就以花园宝宝为主题展开。在活动中老师让每个小朋友都做花园宝宝,胸前挂着颜色、数字各不相同的图形,有的是写着数字4的红△,有的是写着数字4 的绿○,有的是写着数字3的黄□……总之,每个花园宝宝都具备不同的特征。老师引导幼儿从认识自己开始(即数字、图形、颜色的不同),循序渐进变化着玩花园宝宝的游戏。如:让数字4的红色宝宝到前面互相拍拍手,让数字3的△宝宝到前面抱一抱,让绿色的○宝宝躲在椅子后等。花园宝宝们在老师有序的引导下变化着玩游戏,不知不觉巩固了6以内数和图形的认识。

创设主题情景是为幼儿的数学活动服务的,在具体操作时应始终贯彻幼儿数能力发展这一核心,教师要从实际情景中提出他们先前并不知道的数学概念,实现数学化。

二、角色氛围的营造,让幼儿要学数学。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活动,它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掌握知识,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园各项活动中最具活力最具综合性的活动。开展角色游戏活动既能让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能促进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的发展,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较有效的教学形式。如在复习5以内的加法自编应用题时,我通过组织玩角色游戏“百货商店”的活动,让幼儿分别扮演售货员、顾客、业务员,提供多种5以内数量的货品。游戏规则是:售货员说出应用题的条件“柜台里有××(货品名称)多少个”,顾客说出应用题的另一个条件“我要买()个××”,业务员说出应用题的问题:还剩()个××?营业员说出答案:“还剩下()个××”。游戏活动通过变换条件和角色可以进行较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的训练。活动开始时,由于幼儿对扮演的角色和角色的对话不熟悉,会出现一些问题,娃娃家每天都会有很多的客人来,教师可以要求不断变换幼儿上桌的人数,有时是每桌不能超过8人,有时不能超过5人, 这样为幼儿提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机会。

通过这种有趣的、寓教于乐的角色游戏活动,树立了幼儿对数学美的感受,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以幼儿为主体、愉悦的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

三、活动区中的开设,让幼儿会学数学。

幼儿对数概念的学习和掌握,主要是依靠幼儿本身的建构。因而,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幼儿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环境,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就显得相当重要。数学活动区是一种开放、自由、自立的活动场所,同时又是幼儿观察、操作、探究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的最好场所,也是培养幼儿听、看、想、做、用、收等数学活动必备的智力技能的最好的教育活动。在这里幼儿可以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并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实践,这对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而,区域活动成为当今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

数学活动中的材料是幼儿探索学习的工具,它能帮助幼儿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发现、探索、感知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在设置数学区域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以及课程的需要来拟定区域目标,同时还要依据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精心设计区域活动,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经验少的年龄特征,因此在设计区域活动时,应采取形象具体、操作性、游戏性强、独立操作为主的方式。如开展“给动物宝宝喂饼干”、“母鸡下蛋”、“小猫钓鱼”等活动,让幼儿在这些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具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中,有趣地感知形状、数量、颜色、大小等。而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能力逐步由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理解力、自控力不断提高,合作竞争意识已产生并逐渐加强。在设计区域活动时,主要应考虑具有合作竞赛和挑战性的方式,如棋类游戏、扑克游戏、拼图游戏、走迷宫、转盘游戏等,让幼儿在与同伴的学习互动中,通过合作、交流、分享共同感知、探索,发现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有关数学经验和逻辑知识,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同时,教师要仔细观察,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并根据幼儿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及时根据幼儿兴趣、探索的进度,学习情况随时调整目标和材料。让幼儿体验到获得胜利的喜悦,从而促使他们乐于参与,在玩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在各领域中,让幼儿巩固数学

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在各项活动中善于巧妙结合,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各个领域的各个环节,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一方面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各领域中与其他领域整合,例如:将有趣的数字编成歌曲、歌谣让幼儿学习,将抽象而单调的数学知识变成有韵律、有节奏、琅琅上口的儿歌,比如,数数歌中的“五指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这样。孩子在儿歌中能较快地掌握一至五的数字和数的顺序,并与语言领域结合起来了。又如:让幼儿认识公鸡两条腿,黄牛四条腿,蚂蚁六条腿,蜘蛛八条腿等。这样不仅能使幼儿学习数知识,而且引导幼儿观察动物,提高观察能力,增长知识,与科学领域整合起来。

另一方面可以在各领域活动中渗透数学知识。如活动“水果拼盆”中,就要求幼儿按规律去装饰盘子,让幼儿在动一动、排一排中感受了次序美,还增强了幼儿的排序能力。在体育活动“小猴摘桃”中,可让幼儿数数摘了几个桃子,还剩几个桃子。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幼儿不但能从其它领域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与技能,或从数学领域中学习到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而且也能运用数学于其他领域,或在数学中运用其他领域,使幼儿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数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精确计算,而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把具体问题上升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游戏是儿童自由自主的活动,它是根据幼儿好动的天性,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感兴趣的游戏中,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消除学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总而言之,在多元智能活动中数学活动不单单是一节单一的数学活动而是数学和其他活动的整合课程,注重在自主游戏中进行数学学习,幼儿特别容易接受,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