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
教室里的饲养区养着两只小乌龟,每天早晨小朋友都会来看望小乌龟,给它喂食、换水,亲切地和它打招呼。
丁丁说:“我养过小乌龟,它的壳上有好看的花纹。”
浩浩问:“小乌龟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
莎莎不太确定地回答:“小乌龟时从它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吧?”
辰辰说:“不对,小乌龟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
莎莎问:“怎样才能让乌龟从蛋里孵出来呢?”
孩子们有诸多的疑惑与好奇,于是老师和家长当起了孩子们的“小助手”,和他们一起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进行乌龟蛋孵化的大调查。
观察分析: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孩子和动物有着天然之缘,对动物充满好奇和兴趣,他们往往把小动物当成自己成长中的亲密伙伴。孩子通过饲养活动探究能感知生物的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过程,培养孩子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育支持策略:
《指南》中提到: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与其在课堂上向孩子们一一赘述乌龟诞生的一系列过程,不如让孩子们亲眼见证生命诞生的神奇旅程,听到孩子们的对话,我们决定带领孩子们当一回乌龟“妈妈”。
给家长的建议:
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到网上查询一些关于乌龟的知识,如:乌龟的生活习性、乌龟蛋的孵化过程以及哪里有卖可孵化的乌龟蛋宝宝等等,为今后孵化乌龟蛋宝宝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