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的调查研究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0日

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的调查研究

摘要:幼儿期对发展中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学前教育是人真正教育的开始。为了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应该掌握正确方法引导幼儿,如:正确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吵闹,影响周围幼儿;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等。幼儿年龄小,多采用具体形象思维,许多规则与知识不能生搬硬套,而应该由浅入深地开展活动,多鼓励,少批评。

关键词:幼儿;良好进餐习惯;个案研究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期正是生长发育迅速期,也是各种良好习惯养成,智力发展最佳的年龄阶段及时为幼儿提供所需营养,督促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促进其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而良好的进餐习惯又是保证幼儿营养摄入的重要前提。因此,研究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对帮助幼儿摄入必须的营养,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大价值。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对个案的进食习惯观察,总结出一些幼儿饮食习惯的规律,为研究幼儿饮食习惯,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提供理论依据

2. 实践意义

进餐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对于幼儿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从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入手,提高幼儿进餐能力,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三)研究目的

首先,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促进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培养。其次,了解幼儿不良进餐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后,家园配合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四)研究问题

通过观察幼儿进餐时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对不良行为提出建议,加以改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五)核心概念界定

良好进餐习惯:幼儿园时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保证进餐效率,让幼儿在进餐时保持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规范的饮食卫生习惯。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a是一个大班幼儿,性格友好,待人亲近,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氛围让他能够轻松愉快地成长。小a平时行动力很强,进餐活动中胃口很好,基本能够独立进餐。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1、观察法。 对幼儿哪方便观察得到结论

通过对小a日常生活中进餐行为与幼儿园集体进餐活动的观察与了解,知道小a的进餐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正。

2、访谈法

采访a家长,不同进餐环境会给a带来什么影响。

3、文献法

在详细了解小a的进餐情况之后,结合已有究成果,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整理总结,得到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对象对幼儿进餐习惯影响

1.幼儿

通过观察小a在进餐活动中的一些行为,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良习惯:第一点,进餐活动中,会与同伴打闹,甚至贪图一时的玩乐而不吃饭。第二点,有时需要看动画片,才可以安静地独立进餐。第三点,有时候还需要家长喂饭,并且喜欢把汤浇在饭里,有一点点挑食行为,多用勺子,很少用筷子。

分析:幼儿爸爸妈妈休假时通常外出进餐,爸爸妈妈忙碌时通常与外公外婆一起进餐。在家进餐时能够使用筷子却经常选择勺子,并且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饭,影响进餐速度;在外进餐,也需要用手机播放动画片,并且很容易分心,与其他幼儿打闹,导致进餐时不专注喜欢用汤浇饭,拖慢消化速度,加重消化负担。幼儿进餐时能做到营养均衡,胃口好,吃很健康。

2.家长

通过与小朋友家长进行访谈得知:a的爸爸妈妈很忙,所以一般跟外婆一起进餐,外婆比较宠爱小a,有时小a玩闹就会开动画片给他看,很少时候需要外婆喂饭。小a吃饭喜欢将汤浇在饭上拌着吃,但是小a在外婆家吃的很多,并且能够独立吃完。与爸爸妈妈出去吃的时候一般不会要求看动画片,只有有同伴在场玩闹时,才会开一小会动画片,通常是边吃边看。

 分析:小a妈妈要上班到晚上六点左右,幼儿园一般四点多到家,因此晚上都是与外公外婆一起吃的,有时,小朋友会要求看动画片,外婆有时会允许,但是看了动画片,进餐速度会变慢有时会出现喂饭的现象。在与父母一起进餐时,一般不会允许幼儿进餐时看动画片,并且会督促幼儿专注吃饭。

3. 老师

   通过老师在家长群中的反馈以及开放日进幼儿园的观察中发现,老师注重督促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餐前洗手,膳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但由于一个班中有许多小朋友,老师无法全心全意顾及每一个小朋友,于是小a在幼儿园中会偶尔出现用餐时间结束还没有吃完,或者出现挑食的现象。

(二)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成因分析

1.幼儿自身顽皮,缺乏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强烈意识。

2.家长的过于溺爱,导致幼儿养成不好的习惯。

3.老师未能完全有精力帮助每一个小朋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四、研究建议

(一)创设宽松的用餐氛围

   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餐前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一些安静活动,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如欣赏一些与良好进餐习惯有关的小故事,让幼儿明白吃饭时要专心,不挑食、不偏食。

   进餐中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进餐环境,进餐时为幼儿播放轻音乐,使幼儿在优美轻松的音乐中安定、愉快的进餐。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教师用眼神投给他们赞许的目光,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激励幼儿积极用餐。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一定要宽容,如有的孩子掉饭菜、剩饭、不小心把饭倒在地.上,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而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宽容、谅解孩子。同时可以用一些适当的方法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

   每一个幼儿的进餐习惯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该抱有耐心,对于进餐快的小朋友可以引导他们注意细嚼慢咽,对于进餐慢的小朋友不要一味催促,采用温柔的方式引导,对于挑食的小朋友,根据营养搭配鼓励他们均衡摄入。等到幼儿都吃完后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指出一些好的行为或是不好的行为,给予幼儿一个正确的引导。在平时的活动中也可以组织一些关于营养,习惯等方面的活动让幼儿有正确的认知。

(二)家园合作

  《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当每周向家长公示幼儿食谱,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食品留样。”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单靠在幼儿园的培养是不够,还需要家园的一致性,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家长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进餐习惯的建立,我们要通过宣传栏,公众号等形式将正确的习惯告知家长,并请他们帮忙督促,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找出原因,寻求解决方法,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进餐习惯。教师及时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这样双方配合积极施教,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改正不良习惯

  当有幼儿打闹讲话时,可以用一些方法提醒他们,比如站到他们旁边,拍一拍他们的头,如果对于一些一直不改的小朋友就可以让他在旁边进餐,等他养成良好习惯再回到座位。有些幼儿会有挑食的行为,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动画片鼓励,诱导幼儿尝试,并且幼儿有爱模仿的行为,就可以表扬一些吃的干净的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模仿等。

 

五、结语

  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一位幼儿的童年都只有一次,我们更应该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对待幼儿需要耐心,爱心加细心,我们应该持之以恒,认真对待每一位幼儿,希望每一个幼儿都可以在爸爸妈妈,老师的呵护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做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幼儿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3页

2)沈飞霞,《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19年8月·第24期(总第616期):69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8页

主要参考文献:

<1>谭清泉.在生活环节培养幼儿自主进餐能力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No.630,131:125

<2>段秀青.大班幼儿进餐教育的现状研究[C].青岛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