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瓶
年龄段:小班
观察时间:2023年11月
观察地点:户外活动场地
事件特征:
语言——愿意在群体面前说话,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
社会——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愿意与他人分享。
健康——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观察记录:
漂流方式有两种,从学校漂回家,从家漂来学校,大家兴致都很高,家长朋友们也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和孩子一同探索器材的玩法,真是精彩!还将玩法以照片的形式记录在“漂流记录表”上,不少家长还能将玩法拍成视频发在班级群中,漂流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接下来就是大家分享的时间啦!
我将孩子们和家长玩的所拍的照片视频全部上传到了电脑中,播放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这个套圈真好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的,我能投中很多东西呢!”“我玩的是垫子,我有好多不一样的玩法呢!”“这是什么呀?我也想要玩!老师,我也要把这个带回家玩。”照片一张张的滚动着,枫枫急忙说:“这是我,我玩的布袋,可好玩了,我来给你看!”他赶紧上台拿起了布袋演示了起来,他将布袋两边接起,两脚伸进袋子中,并拢着,两手拎着袋子,只见他向下一蹲,双脚一蹦,蹦到老远,旁边的小朋友哇哇称赞,他连蹦了五步,从黑板这直接蹦到了喝水的地方,非常的平稳,没有出现摔倒的情况,其他小朋友看见了,一个个的都离开了座位,学着他的样子蹦跶着,枫枫积极主动地跟大家介绍游戏的玩法。
枫枫说:“老师,你帮帮我吧,还要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他拉起了小梅的手,我和小梅按照枫枫的指示,两个人各自拉着布袋,将布袋拉的直直的,枫枫去午睡室拿了一个球,走到教室里来,跟我们隔了一米多,两手抱着球,直接一投,投到了我和小梅拉的布袋中。台下的孩子们跃跃欲试,想法多多,大家互相交流各自的玩法后,去操场上一起分享、交换漂流材料了。
观察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为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需要,我们和孩子们共同探索了“漂流”这一的新的游戏形式并取名为“漂流瓶”。我为孩子们创设了班级漂流体育玩具的环境,展示了第一期体育玩具漂流成果,孩子们的表现和家长的反馈较好。
通过照片视频的形式,我们了解到了孩子在家的表现,他们能在集体面前分享自由玩耍探索的乐趣,作为教师应多多鼓励孩子与同伴之间主动交流,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良好行为,乐意分享的意识,增进孩子间的情谊,使他们喜欢幼儿园、喜欢和同伴玩耍、共同分享快乐。枫枫表现积极,在自主探索玩布袋的过程中,他不仅能自己玩,还能将同伴带入到游戏中,让自己和同伴都喜欢上这个游戏。同时身体机能上也得到了充分发展,由此看出,模仿同伴、创造玩法、合作游戏能带给他们无限欢愉!
教育支持策略:
本次活动,孩子们充分体验了同伴之间带来的快乐与满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理解,学会分享,爱惜物品,体验分享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1、作为教师应及时察觉到幼儿的需要,并支持、引导幼儿。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创设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具有吸引力的活动,让幼儿在充分感知创造中,唤醒自己的潜在创造想象力。
2、要鼓励幼儿主动向同伴学习,共同分享新的有趣的运动方法。可以将幼儿设计的方法进行归纳,幼儿在接触时,其实就一种对体育的探究过程。
3、多多开展分享交流活动。教室和同伴们一起交流分享玩法,图片视频的形式更为直观。
给家长的建议:
1、漂回家后,如果周边有年龄相仿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跟周边的孩子家长漂,来一个家庭和家庭的分享,让幼儿感受到交往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