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万能工匠”

作者:狄惠囡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3日

玩转“万能工匠”

年龄段:大班

观察时间:5月

观察地点:万能工匠(户外)

事件特征:

社会——人际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一起克服;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

语言——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别人讲话是能积极主动的回应

科学——科学探究——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科学——科学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数学认知——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物体的造型

观察记录:

镜头一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积极搬运玩具,有的搬圆轮,有的拿长条,忙里忙外,不一会玩具都已摆放好,孩子们自己组合,开始搭建。周君桥、葛梓乔,还有魏莱组成一组,周君桥对他们两个说:“我们搭个摩托车吧!我去搬圆轮。”葛梓乔立即附和:“好!”魏莱听见周君桥去搬圆轮,他说:“那我去拿长条去。”

镜头二:

周君桥三人搬来两个圆轮,用长条进行连接,这样摩托车初具模型,魏莱对葛梓乔开心地说:“快,快上来。”葛梓乔开心地搭上了魏莱的“摩托车”。两个人还嘴里“嗡嗡”的模仿摩托车发动的声音,像在马路上驰骋。但是观察过程中教师发现,他们搭建的摩托车没有油门和把手。于是,教师进行了适当的干预,以游戏的口吻参与其中,“孩子们,你们这是摩托车吗?好酷啊,就是摩托车的油门在哪里,应该怎么加速啊?”孩子们听到教师的问题,开始打量他们的摩托车,魏莱坐在前面看着扶手的地方意识到并没有把手,于是立马拿起一个圆盘,放在前面,这下他们骑上“摩托车”就更酷了。

镜头三:

“摩托车”搭建完成了,终于可以上路了,周君桥和小伙伴们又开始“嗡嗡”地开车了,可是来往的小朋友总是挡住他们的去路,周君桥又一个跟头下了车。只听,他对魏莱说“我们得想个办法啊,怎么他们总是在这儿。”魏莱回应到:“对啊,那怎么办呢?”周君桥看了看四周,又眉开眼笑了起来,“我们搭个指示牌吧,这样就让他们知道不能从这走了。”说完他就拿起两个黄色的圆轮,又拿来一个长条,两下就做好了一个指示牌。为了保证交通的安全,他把指示牌立在路边。大声告诉别的小朋友:“你们都听我说,马路指示牌都已经做好了,你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啊,不能乱跑。”说完,他就一条腿搭上了“摩托车”,魏莱和葛梓乔,“嗡嗡”地开走了。

观察分析:

周君桥在搭建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不仅有想法,而且能够通过实践实现,经过教师的引导,能及时发现和改善问题,搭建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组织和领导能力强。

魏莱、葛梓乔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魏莱能积极思考,当她坐在前面看着扶手的地方意识到并没有把手,拿起一个圆盘放在前面。

教育支持策略:

在本案例中,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有可能因为想要尽快享受搭建成果而着急,忽略了一些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能及时参与,帮助幼儿观察到问题所在,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搭建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教师应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能将现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还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反馈到生活中,进一步理解,这就是本次活动成功的一点。这种益智性玩具的搭建,使幼儿活动更形象、更生活、更有趣,器械不同拼搭的多样性,充分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模仿、建构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和能力的提升。

给家长的建议:

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网上找一找摩托车的相关图片,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去观察一下电动车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