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契机 巧用问题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3日

抓住契机 巧用问题

洛社中心幼儿园 薛波英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园的一项主要教育活动,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而能否让活动顺利达到教育目的,教师的有效提问是关键的载体,教师要善于用有效的问题引导幼儿积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大脑的思维,而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通过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利用这一有效途径唤起幼儿的创新意识,同时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那么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如何有效的通过提问和幼儿展开互动,促进幼儿更好的探索和创新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幼儿对科学有了兴趣,就能主动地去钻研。这种兴趣如果不加以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应首先适当地制造“悬念”——提出问题,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放手让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地吸引幼儿,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好玩的不倒娃娃》中,我给幼儿人人准备了一个可爱的自制不倒玩偶,先让幼儿自己动手玩一玩,看看谁能让自己的不倒娃娃躺下来休息。一听可以玩娃娃,还要让娃娃休息,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他们一个个拿起了不倒娃娃,千方百计地要让它乖乖地躺平。可是,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不倒娃娃刚刚躺下,手一松,娃娃随即又摇摇摆摆地站了起来,怎么也不听他们的话。就在幼儿们绞尽脑汁的时候,我适时地抛出了问题:“不倒娃娃为什么不倒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时,幼儿们想探究不倒娃娃秘密的兴趣不觉油然而生。

因此我们在提问时切忌频繁使用低水平的封闭式提问“是什么?”“怎么样?”“是不是?”“对不对?等判断性提问,这类提问无法有效启迪幼儿的思维,以及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交流。作为教师因更多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和材料,让幼儿大胆地猜想,然后自己去进行验证,这样自然而然激发了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二、创设情境,产生疑问。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巧妙地构建创设情境,启发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创新意识。

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小纸片不怕水》中,为引导幼儿自己提出问题,我特意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使用多种工具把桌上的纸片沉入水中,看一看纸片湿了没有。幼儿在一番实验后,很快就发现自己不管运用了什么工具、方法纸片都湿了。接着,我让幼儿观察老师做的实验:我把纸片揉成团紧紧地塞入杯底,不让纸团掉下来,再把杯子倒扣入水底。过了一会儿,垂直取出杯子,让几位幼儿上来摸摸纸团:一点也没有湿。幼儿对老师的实验感到特别惊讶,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里面都打上了问号。此时,我启发幼儿:“你们有什么想法吗”,幼儿这时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纷纷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我的纸片为什么湿了?”“老师的为什么不会湿?”“杯子明明压到水里了,为什么水不到杯子里去呢?”……教师的提问应围绕重点、难点,这样可以对幼儿的思维起到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当然,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奇怪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得要领的,也许这些问题会使教师措手不及,甚至尴尬不已。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幼儿独立思考的结果,作为教师可以在鼓励的基础上再适时地给与正确地引导,从而让幼儿能更大胆更自信地表达自己地想法。

三、发散思维,大胆假设。

我们在科学活动中,应设法去创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氛围,鼓励和启发幼儿大胆地猜测和设想,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光斑》中,为了让幼儿探究除了镜子以外,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形成光斑呢?教师通过提供的各类材料让幼儿通过一个个的小实验,通过记录,最后幼儿发现:“老师,我发现光碟可以的,送点心的盆子也可以的,我还发现自行车上的铃铛也可以哦!”幼儿在谈到自己的发现时,都忍不住兴奋地声音都提高了,双眼闪光,都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那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能在阳光下一照到墙上就形成光斑呢?他们有什么秘密呢?原来它们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最后当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研究:“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光斑的形状时?”,有的幼儿提议可以把镜子改变方向,侧对着太阳;有的幼儿猜想随意晃动镜子就可以了;有的幼儿认为可以直接把小动物的图片贴在镜子上,照出的光斑会出现小动物的黑影;还有的则说可以在纸上剪出一朵花,再把整张纸贴上,这样光斑会变成一朵花的形状……幼儿之间交流不停,有时还会为此争论不已,而作为教师就要充分给幼儿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让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允许有不同的发声,适时地给与引导和支持,相信幼儿的潜能是无限的。

四、探索实践,解答疑问。

杜威先生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已不再是定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把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须的自我教育作为重要任务,让幼儿在主动运用和探索的实践中获得相关的经验,从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不失时机地为幼儿提供科学实践的机会。

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沙漏》中,我给幼儿提供了细沙、小漏斗、自制沙漏、剪刀、胶带等实验材料,让幼儿熟悉这些材料后,根据问题“怎样能使沙漏里的沙子流得更快?”,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幼儿通过自己的一番思考,设计出了自己觉得比较理想的方案:有的幼儿把原来沙漏中间瓶盖上的孔用剪刀开得更大些;有的幼儿则在瓶盖上多钻了几个孔;有的幼儿想了个取巧的办法:用力摇晃沙漏,让沙子更快地漏下去;还有的幼儿更是直接把沙漏中间的瓶盖去掉,让沙子畅通无阻地漏了下去。而且到了最后总结阶段,幼儿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动手体验,一致认为把瓶盖去掉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它既简单方便又见效快。幼儿在足够的时间内充分地实践和探索,获得了丰富的、创新的感性体验,作为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幼儿一样的探究者,要有共情心,要努力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去尝试。

总之,在科学活动中,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让科学有效地提问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指路灯,真正让幼儿展开探究科学奥秘的思维过程,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更多地设计一些有助于培养幼儿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迸发创新的火花,走向科学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