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保:不随地吐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0日

不随地吐痰

活动目标

●观看表演,懂得随地吐痰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

●通过谈话和讨论活动,知道病菌会通过空气传播,了解随地吐痰的危害。

●会用正确的方法吐痰,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师和一位小朋友排练情景表演《吐痰》(内容:一小朋友生病了,在路上行走,边走边咳嗽边随地吐痰,老师看到了对他进行教育;后来这位小朋友又想吐痰,他将痰吐到厕所里,走着走着又想吐痰了,她把痰吐到手纸上,然后包起来,放进纸篓里)。

●请小朋友回家向爸爸、妈妈咨询有关吐痰和传播细菌的危害。

●收集关于吐痰和讲卫生的相关宣传教育资料。

活动过程

●观看情景表演《吐痰》。

——师生合作表演《吐痰》,先表演第一段《随地吐痰》。

——教师:你看见小朋友在做什么?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师生接着继续表演《不随地吐痰》。

——教师:你听见阿姨对小朋友说什么?后来,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讨论活动:探究痰的危害。

——教师:你知道“痰”里面有什么吗?痰里面的病菌是如何传染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痰“传播病菌的途径。

——教师小结:人生病了,身体里就会有许多病菌,病人吐出的痰里也有许多病菌,这些细菌被人踩到了,就会把细菌带到各个地方;我们的手或物品接触到痰,病菌就带到了我们的手上;这些细菌被太阳晒干了,痰里的病菌就会散发到空气中,就会被吸入到我们的身体里,传播各种病菌,危害人体健康。

●讨论活动:在哪里吐痰。

——教师:我们生病痰多的时候,怎么吐痰?痰吐在哪里?

——教师小结:我们生病痰多想吐痰时,不能随地吐痰,咳嗽时不要正对他人,可背过身去,可用手帕或手捂住嘴巴,可将痰吐在垃圾箱、下水道、厕所、痰盂里,如果附近没有吐痰的地方,可以把痰吐在纸头上,等有了垃圾箱再扔进去。

●探索病菌传播的途径。

——教师:你知道哪些疾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感冒、腮腺炎、手足口病、肺结核)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疾病?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红眼病——接触传染、痢疾——口)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收集宣传图片,引导幼儿看图片,感知吐痰的危害。

●日常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提醒幼儿不随地吐痰,有咳嗽时,会用手帕或手捂住嘴。

●环境创设:可以将各种病菌的传播途径,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厕所、洗手间等比较醒目的地方,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了解病菌对我们人体的危害,提醒幼儿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