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家都说“我能行”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3日

摘要

自信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必须对孩子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说“我行”,满怀自信地踏上未来的人生大舞台。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一、尽量为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二、努力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三、积极给孩子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四、用心发现孩子的潜能。

 

关键词

自信   我行

  

每当孩子说出“我能行”,总能给我莫大的欣慰,这是孩子自信的表达。自信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必须对孩子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我要让每个孩子都说“我能行”!

我们发现,现在“靠家大”的孩子还真不少。所谓“靠家大”,就是孩子在家,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皇帝”、“小公主”,唯他(她)最大;可是一出家门,大都十分胆小,怕与生人交往,怕独立做事,怕与人竞争,甚至心里有啥想法,也怕说出来……遇到什么都不敢说“我行”,缩手缩脚,“不出道”。  

造成这类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由于缺乏自信造成情商的障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才除了智商,情商十分重要,而自信心则是情商中很重要的成分,也是一个人日后成才、成功的重要条件。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充满着竞争,这种“靠家大”的孩子,无论从心理上、能力上,还是气质上,都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这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及早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说“我行”,满怀自信地踏上未来的人生大舞台。

一、尽量为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

表现是每个孩子的心理需要,“出道”的孩子容易把握这个机会,不“出道”的孩子往往把握不住,而坐失良机,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这样的时候,我们教师,第一是应当充分了解和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心理特点,第二是应当更加关心他们,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给他们失去了的机会“补补课”,在人生起跑线不至于落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孩子由于个性和心理上的缺陷,一般都不会主动利用教师给他创造的机会去“表现”自己,这样的时候,还需我们教师“拉着”或者“推着”这些孩子去参与“表现”。例如,都说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小太阳”,只习惯别人围着转,我就让我们班的“小太阳”每星期都要当一次值日生,擦桌椅、分碗筷……让他们在为班级和别人服务中“表现”自己;还有对一些特别胆小、内向的孩子,我故意请他们充当小小通讯员,为老师送材料、传口讯等,鼓励他们大胆与人(老师、小朋友等)接触,学习与人打交道;有时我还故意在上课的时候,把发言、唱歌、讲故事的机会留给这样的孩子,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这样的“机会”多了,这些孩子也就渐渐感到“我行”了。

另外,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也十分重要,让家长们懂得自己的孩子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缺乏表现能力的胆气和心理诉求,要求家园互动,让孩子在家里和学校一个样,努力为孩子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二、努力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其实,成功喜悦的力量也是十分神奇的,尤其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其产生的心理驱动力可以说是无穷的。

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一般可以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让孩子(或者帮助孩子)获得成功,从而在内心无比的喜悦中,逐渐形成“我能行”的心理感受,并在多次成功的不断重复中慢慢积淀,最终形成“自信”的心理品质;另一种形成则是在获得别人(特别是师长,其次是同伴,或者是其他人)肯定性的认可或赞扬后,而出现的内心喜悦,并逐渐形成“我能行”,进而催生“自信”心。古语说,“责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就是这个道理。

为孩子创设表现的机会,是行为实践问题;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则是心理评价的问题。实践证明,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他人评价,由成功喜悦所产生的力量的确是无比巨大的。我班有个孩子叫张晗,是全班年龄最小的一个,内向而胆小,十分敏感,干什么事他都会说“我不行”。记得上小班时,让他参加了美术兴趣班,一开始画得一塌糊涂,那是可想而知的,但我却没有因此而责备他、笑话他,始终坚持不把他与其他孩子比,总是用充满爱心的目光,始终给他积极的评价:“小张晗,你行哇!”他终于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并逐渐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走到哪画到哪,而且对现实生活中的云、天、花、木的色彩观察得十分仔细,辨识能力大为增强。中班时,他虽然与别的孩子相比还是毫不起眼,但他画得十分卖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到了大班的时候他就不同了,他的画频频在全国及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成功让他尝到了甜头,成功的喜悦使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你看,现在他有时竟还抢着做其他孩子的小老师,“来,我来教你!”底气还挺足的呐!   

三、积极给孩子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良好的文化环境;第二,真挚的情感环境;第三,舒适的物质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指一个积极向上、追求上进的富有文化色彩,或者崇尚知识、崇尚文化的环境;真挚的情感环境是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真挚的爱心和这种爱心的正确表达方式;舒适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能为孩子提供使其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基础。其中,前两点是一种软环境,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环境。

物质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虽然不起决定作用,但却有不可轻视的影响。我们特别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布置,让小树小草充满生机,让教室美轮美奂,让孩子赏心悦目,给孩子以美感,使孩子身心愉悦,同时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习惯。良好的环境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求知欲望,既能欣赏,又可融入,也是动手实践的阵地。

真挚的情感环境是有效的、无形的教育,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首先,处理好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其次,处理好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我们用心去爱护每一个孩子,对孩子尊重、信任,尽量不板面孔,不随意呵斥、打骂等,以平等的、民主的、朋友式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孩子与孩子之间,引导和谐相处,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每个老师,每个孩子都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

我们深知,幼儿教育将给未来更高级的教育打下基础,所以良好的幼儿教育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幼儿园不仅是孩子游戏的乐园,更应是孩子学习的殿堂。所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我们孜孜以求,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教室里,学习角、自然角的布置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陶冶孩子情操的格言、图片应有尽有。在这浓浓的“书香”氛围中,有利于培养孩子热爱知识,追求知识的品质。

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强烈的求知语言,让孩子感到,学校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我愉快的学习,愉快的游戏,我在成长,我能行,我真棒!

四、用心发现孩子的潜能

一位作家说过:“人人都是天才。”要让孩子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就要用心去帮助孩子发现“我能行”、“我哪点最行”、“我哪一点会更行”。让孩子“自我发现”比别人发现更重要。“我能行”的认识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没有笨孩子,只有潜能尚未发挥出来的孩子”,要使孩子明白这些道理,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做工作。

发现孩子的不同点。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老师的责任就是发现孩子的不同。曾经班上有个孩子,喜欢拆东西,往往拆了又装不上去,我感到这实际上是孩子好奇心强,恰恰是智力开发的动力,我应该鼓励他,并帮助他把拆掉的东西恢复原样,让他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这孩子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也许正是孩子潜能所在。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不同点也许就是他最行的地方。

发现孩子孩子的闪光点。班上有个孩子上课特别爱举手,有时我的问题还没有说完,他就把手高高举起,可叫他起来回答,他又答不上来。我表扬了他的积极,他的勇敢。即使他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回答,也不管回答得对与错,这“积极”和“勇敢”就是孩子的闪光点。孩子天天在长大,天天在进步,老师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去发现他,特别要善于发现后进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发现动情点,孩子是人类最真诚的群体。孩子的内心是纯洁的,孩子的情感是细腻的,我们要与孩子为友,就要去发现孩子的真诚,倾听他们真挚的声音。每个教师节,孩子会给我送小礼物,我都会仔细欣赏,那个时候孩子总是享受的表情,我会给孩子一个拥抱和亲吻,告诉孩子老师好喜欢!我也会准备些礼物送给孩子,孩子那满足的样子让我陶醉。我们常常遇到的这些细微小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闪烁着真诚和爱的情感。善于发现它,使我们走近孩子并与之沟通,这样的情感温暖孩子的心,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进步的欲望,让孩子觉得:我越来越行了!

“一切皆有可能”!这是信心十足的宣言!是的,自信的人不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会轻易低头,他们总能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在心底暗示自己、鼓舞自己“我能行”。一句“我能行”体现了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我要让孩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树立这样的自信!让大家都说“我能行”!